《黄冈日报》2月9日4版
湖北卡倍亿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记者 余涛 摄
新春擂战鼓,开局启鸿篇。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项目建设年”动员大会,体现了向支点建设聚焦的政治担当,抓住了项目建设这个重中之重。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麻城GDP达到520.87亿元,增长6.7%,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首位。2025年,我们将聚焦“项目建设年”主题,加压奋进,勇争一流,力争完成固投230亿元、增长8%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GDP增长8%左右,努力干出勇挑大梁、勇争一流的新气象。重点实施“五个行动”。
一、实施争资争项行动。锚定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定位,谋划总投资780亿元的271个重点项目。围绕“大别山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定位,加快推进16个总投资346亿元的重点交通项目,争取京九高铁阜黄段、麻城至淮滨高速等项目今年开工,争取举水航运开发工程今年纳入交通运输部“十五五”规划。围绕“武汉都市圈能源保障基地”定位,争取大别山电厂四期今年核准开工,推动500KV变电站、煤炭储运基地等项目今年落地。
二、实施招商引资行动。用好“五换”的新理念、新办法,争取新引进亿元项目100个以上,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实现50亿元制造业项目新突破。近期,拟集中签约40个总投资150亿元的项目。以市场资源和应用场景换项目。发挥麻城石材产业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多、交通区位好等优势,今年拟再引进投资30亿元的荒料交易大市场等项目。以特产资源和功能配套换项目。麻城菊花品质优、规模大,叠加大别山电厂热能等要素优势,吸引北京中健数字投资10亿元建设福白菊深加工产业园,将于本月签约。以营商环境和干部作风换项目。立讯精密自2021年落户麻城,实现“四年签三期”,去年产值突破16亿元,三期一季度开工,争取四期今年签约。
三、实施技改提能行动。与华侨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建设石材科创中心,支持华建、荟煌科技建设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加快推进昊鸿三期、腾欣二期等71个总投资60亿元的技改项目,力争今年完成技改投资43亿元以上、增长16%以上。
四、实施项目建设行动。用好“两个平台”,建好“四张清单”,加快“三库”转化。以项目促产业升级。加快建设石雕文创产业园、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力争工业总产值增长16%以上。以项目促房产转型。加快推进石材职工家园等项目,力争房地产投资增长13.5%以上、销售面积增长10%以上。以项目促文旅出圈。引进投资5亿元的钓鱼之城项目,开展“百万川渝宗亲回家寻根圆梦行动”,加快推进多彩旅游路、东坡庙会“三宝”开发等项目,力争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5%以上。以项目促底板加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麻城安澜”现代水网等62个补短板项目。
五、实施项目服务行动。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力争涉企服务“一次办成率”达80%以上。提升攻坚克难能力,全力破解用地、资金等要素难题。提升市场开拓能力,深入开展“我为企业跑订单”活动,力争新增订单50亿元以上。
市委、市政府赋予武穴打造黄冈市域副中心、鄂东水港枢纽、武汉都市圈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三个重要使命”,要求武穴当好开放引领、科技赋能、四化同步发展“三个排头兵”,全市上下倍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们将强化支点意识,奋勇争先,以项目为牵引,以招商为抓手,以产业为重点,全力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
一、开放引领,保持定力,整体提升发展能级。武穴的GDP一直保持较快增长,近3年有11个季度增速位居黄冈第一,总量由不到350亿元提升到近470亿元。今年,我们围绕打造鄂东水港枢纽,以做强临港经济为突破,持续做大总量、提升能级。全力抓好投资36亿元的铁水联运、投资30亿元的船舶产业园、投资60亿元的G220过江通道、投资40亿元的铁水联运物流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已纳入国家规划的煤炭储备基地、纳入省级规划的粮食储备中心等重大配套项目建设;切实抓好与舟山港、南通港等沿海大港的跨江合作,与兄弟县市、黄石、信阳等地的区域合作,加快建成大别山区大宗货物“出海口”,实现“东西互联、南北贯通、水陆共融、江海直达”,确保全年GDP总量突破500亿元,力争“十五五”末迈入800亿元级规模。
二、扛牢责任,激发活力,整体提升发展速度。继续在黄冈发展中“当主力、挑大梁”,以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省、黄冈平均水平,GDP增长8%。在招商引资上,打破传统模式,以产业集群、专业园区为重点,划定七大功能区,组建七大专业化招商引资攻坚小组,分别由1名人大、政协主职或市委常委任组长、3名副县级领导任副组长,12个以上市直单位、镇街为成员,实行“招落一体化”、大兵团作战,每月召开专题市委常委会会议听取情况汇报,每两月召开专题推进会“比进度、晒成效”,前两名授“红旗”、后两名发“蓝旗”,全方位激励“比学赶超”。计划全年招引项目85个,新开工入库项目65个,实际到位资金120亿元。
三、科技赋能,统筹发力,整体提升发展质效。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3家科创平台提质增效,加快五环创新孵化中心建成使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确保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0家,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医药化工向中高端迈进,矿产加工向新材料升级;巩固拓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布局发展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构建高层次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医药化工突破200亿元,绿色建材突破120亿元。组建融创文化传媒投资集团,加快推进投资5亿元的大话嘻游动物王国、投资2亿元的广济云端等地标文旅项目开园营业,推动武穴文旅火爆出圈。
四、四化同步,项目聚力,整体提升发展后劲。安排项目专项经费3000万元,统筹一切资源要素,全力做大项目盘子、积攒增长后劲。今年,加快推进投资255亿元的中化学新祥云、投资53亿元的延长石油煤电、投资32亿元的亚东二期等重大项目的同时,重点围绕省委“七大战略”和四化同步发展,谋划项目1785个,亿元以上项目327个。重点培育亿元以上工业增长点25个;统筹实施“四区联动”城市更新项目30个,总投资40.5亿元;启动滨湖新区建设,打造“湿地慢城”城市会客厅;全面完成G347东段配套设施建设和武新线改造,推进黄黄高速改扩建、大金和花桥高速口迁移;继续每年统筹6000万元奖补资金,推动镇村打造“千万工程”2.0版;打造精品村3个、示范村10个;以大数据中心为平台,持续推进“一网统筹”智慧城市建设,不断规范城市管理,努力让城市更美好。计划全年实施重点项目240个,入库项目160个,在库项目总投资750亿元,完成固投240亿元,为未来3—5年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经信系统坚持规划引领、顶压前行,工业持续保持昂扬向上发展势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2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连续41个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全省第6位,比去年前进4位,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的答卷。
2025年,我们将聚焦聚力支点建设,紧扣项目建设年要求,坚持对内整合、对外开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线并进”,从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中找准方位,从快于、好于、强于其他地区中设定目标,从实施产业倍增、供应链赋能中明晰路径,从项目建设中展现作为。一季度完成规上工业产值500亿元以上,力争全年达到2450亿元,2027年突破3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一、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抓项目。围绕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深入实施“技改赋能、制造焕新”专项行动。以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推进100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全年实施技改项目350个以上,技改投资增速达到15%以上。做实建强“金石链”、建材供应链,推动传统建材向装配式建筑拓展,矿产初加工向新材料升级,力争建材产值过700亿元。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壮大蕲春蕲艾、浠水蛋鸡、英山云雾茶等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过650亿元。发挥专业化工园优势,推动基础原料药向特色原料药迈进,磷化工由农业级向电子级、食品级升级,医药化工产值过350亿元。持续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新培育武穴钙基新材料、黄梅纺织产业集群冲刺百亿元,县域百亿元产业达到6个。
二、聚焦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引项目。发挥“光谷第九园”品牌效应和黄冈化工园金字招牌优势,与武汉协同发展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三大新兴产业产值均过百亿元。深化与712所、华星光电等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合作,力争深海空间站、动员专项、华中光电材料产业基地等项目开工,艇用锂离子电池项目落地,三利谱偏光片、星火电子化学品等投产。抢抓绿色智能船舶风口,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进黄州、武穴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和麻城船舶配套产业园建设。依托科峰传动、航天宏图,招引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和低空经济企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三、聚焦抢抓机遇争项目。积极主动争政策。讲好黄冈优势、黄冈故事,力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破零,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对接政策争资金。抢抓“两新”“两重”政策机遇,全力对接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全年向上争取资金5亿元以上。试点示范争牌子。见苗浇水、靶向施策,争取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绿色工厂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绿色工厂10家、智能工厂20家、5G全连接工厂2家、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无人工厂1家、数字孪生工厂1家,打造企业雁阵梯队。
四、聚焦创新机制推项目。完善“链长+链主+链创”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重点产业链包保领导、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鄂东绿色印染产业基地、麻城金属表面处理园等专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聚链成群。建立增长点包保服务机制。将49个亿元增长点纳入市级包保服务,持续开展“我为企业跑订单”活动,运用信号灯监测,促进增长点达效。建立“四十工程”调度机制。抓实“十大新开工、十大新投产、十大技改项目、十大增长点”工程,用好监测调度、情况通报、政策支持、精准服务四项举措,全年完成工业投资750亿元以上。
市委、市政府以项目建设年擂响奋进战鼓,作为扎根黄冈55年的本土企业,祥云集团深感使命在肩、斗志昂扬!2024年,我们顶住市场压力,迎难而上,交出了一份逆势攀升的答卷:全年完成工业产值12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6亿元,出口创汇4.37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公司荣膺“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国化肥百强”称号,并成为湖北省首家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AA级认证的化工企业!这份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更坚定了我们“以项目破局、以创新突围”的信念和决心!
一、对标“转型升级”,锻造新质生产力标杆。祥云集团坚决贯彻市委“链式思维、集群发展”部署,总投资255亿元建设中化学—新祥云新材料产业园,致力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化工新标杆。一是向“新”突破。项目的建设,将推动公司磷化工产业从农业级向电子级跃升,实现产品附加值的大幅提升。待三期项目全部建成,预计实现总销售收入220亿元、利润30亿元、纳税10亿元,把产业园建成黄冈市百亿产业园区。二是向“绿”转型。落实市委“双碳”攻坚行动,创新磷石膏零废排放技术,开发新型建材产品,通过源头减少、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等途径,打造祥云绿色循环经济示范区,让绿色成为集团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三是向“链”发力。聚焦以供应链提升产业链,加速推进远安祥云矿业高烽磷矿建设,加速推进电子级氟化品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二期新能源新材料项目上马,打造产业集群新典范。
二、践行“四高六化”,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市委要求:“以非常之举推进项目建设,以超常力度保障要素供给。”武穴市闻令而动,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成立项目攻坚专班,构建“全周期保姆式服务”体系,在用地审批、资金配套、人才保障等关键环节开辟绿色通道。祥云集团以“开局即决战”的拼劲,依托武穴的精准服务机制,全面落实“四高六化”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推动产品高端化、装置智能化、项目资源化、装备国产化、商品市场化、整体系统化),政企协同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聚力打造集行业标杆、区域示范、国家战略于一体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一是抢进度。一期工程将于2025年5月机械竣工,7月达产达标;二期计划2026年开工,2027年全面达产,以硬核执行力,刷新黄冈项目建设速度。二是破瓶颈。与政府专班同频共振,打通项目建设堵点,与中化学五环合作EPC总承包模式,政企同心为项目建设加速。三是铸精品。投资2亿元建设5G全连接工厂,应用数字孪生技术,以“灯塔工厂”标准打造行业内智造标杆。
三、厚植“赤子情怀”,以产业报国反哺黄冈热土。企业是城市发展的合伙人。祥云集团将始终铭记“生于黄冈、长于黄冈”的初心,落实市委发展战略。一是做强链主。开放共享研发检测平台和物流平台,孵化配套项目10个,带动上下游产值超百亿元,构建“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产业集群,助力黄冈打造“2+2”主导产业体系。二是扛实担当。3年内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联合中化学共建产业工人实训基地,培养技能工匠500人,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三是勇攀高峰。对标全国化工行业ESG标杆,进一步对接电力系统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为黄冈绿色低碳发展贡献祥云力量。
祥云集团将始终与黄冈同频共振,以“项目加速度”助推工业崛起,以“链主担当”赋能产业振兴,以“绿色标杆”守护一江碧水,为湖北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为黄冈打造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再立新功!
编辑 | 李奕漫 初审 | 叶涵莹 终审 | 商中胜
来源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