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日报》2月9日3版
一年春作首,战鼓催征程。
从春天出发,一刻都不能耽误。2月8日,黄冈召开“新春第一会”,吹响了“项目建设年”冲锋号,对“在支点建设中勇挑重担、在项目建设年中大干实干、在重点工作上持续发力”进行全面深入部署。
2月5日,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召开,系统阐述了为什么建设支点、建设什么样的支点、怎样建成支点等重大问题,提出实施七大战略、提升七个能力。
作为武汉都市圈的核心成员、支点建设的重要力量,黄冈要在支点建设中勇挑重担。
对标“三个更高”
瞄准更高定位、树立更高标准、达到更高要求,提升发展能级、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效、增强发展后劲。
实施目标引领
未来五年多的时间,经济总量要冲刺5000亿元。按照这个目标,我们要保持7%以上的增速,2027年力争过4000亿元,2030年力争过5000亿元。
服务支点建设的黄冈路径
坚持“依托都市圈、辐射大别山”,对内整合、对外开放,系统承接武汉都市圈交通物流、科创产业、公共服务和文旅需求赋能,带动大别山毗邻地区发展,进一步放大武汉都市圈的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走出一条符合黄冈实际的新路子。
1、狠抓项目建设
创新理念谋划项目:持续开展项目谋划大赛;主要领导领衔谋划项目;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做实项目库;建立项目谋划的评估办法。
全力以赴争资争项:职能部门牵头谋划,所有单位积极争取,市领导领衔推进重点事项。全市争取“两重”“两新”、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占全省比重10%以上,力争达到100亿元;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含特殊专项债)资金130亿元以上;争取其他专项资金90亿元以上。
2、狠抓招商引资
重点做到“五换”:以资源禀赋换项目,以市场需求换项目,以功能配套换项目,以营商环境换项目,以干部作风换项目。
建立全员招商模式:2025年全市招引亿元以上项目个数不少于600个、协议投资总额不少于300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不少于55个,招商转开工项目不少于450个,当年新签约项目入库率不低于30%,完成投资不少于780亿元。
3、狠抓主城崛起
围绕“三城”定位,将主城区打造成为人流导入和大别山物产输出的鄂东“门户”;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工作模式,高位推进172个项目,重点实施鄂黄第三过江通道、大桥西片区城中村改造等一批标志性项目。
4、狠抓特色产业集群
聚力发展“2+2”特色主导产业,百亿产业集群数量达到5个。做大特色产业规模;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强化市场主体培育。
5、狠抓房地产转型发展
一手抓房地产销售、收购、投资,一手抓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加快培育新主体、新产品、新模式,通过供需两端发力,畅通经济循环。今年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分别要达到7.5%以上。加快开发养老地产、旅游地产、青年公寓等“好房子”,嵌入更多服务功能,由“卖产品”转向“卖服务”。
6、狠抓文旅产业
重点推动全市文旅产业实现从本地热闹向全国引流转变,从粗放经营向标准化服务转变,从数据模糊向精准统计转变。旅游接待人次突破7000万、增长10%,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60亿元、增长8.7%。
7、狠抓乡村全面振兴
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两条底线”,抓好今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发挥县城龙头带动作用;推动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种植养殖;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基层治理。
8、狠抓改革成果转化落地
系统推动发展方式、发展动力转型,持续深化重点改革。做实大财政体系建设和国企改革;深化开发区管理运营体制改革;巩固拓展教联体、医共体改革成果;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用好信息化赋能。
强化支点意识、争先意识、效率意识、为民意识、能力意识,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1、分工明确、责任上肩
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节点化、节点责任化、责任具体化,每名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要落实“五个一”:至少谋划争取1个项目、招引1个项目、包保联系1批项目建设、服务1个重点企业、领衔或参与1个专班。
2、雷厉风行、重点突破
高效率、快节奏地推动各项工作早发力、早见效。
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采取超常规措施做好政策、项目、资金争取;在主城崛起、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等方面,建成一批标志性项目、突破一些标志性产业,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3、“一人一档”、优胜劣汰
优化做实“一人一档”,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落实全程纪实管理,实行季度评估,强化结果运用,建立完善正向激励机制,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编辑 | 李奕漫 初审 | 叶涵莹 终审 | 商中胜
来源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