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华服背后的“非遗力量” ——英山缠花走上央视春晚的故事与启示

十三项非遗登上央视春晚——

传统文化找到新价值

央视春晚开场节目《迎福》中,文化网红李子柒以“春晚体验官”的全新身份携多彩非遗亮相春晚舞台,她身披流光溢彩的“蝴蝶仙子”华服翩然亮相,由黄冈市省级非遗传承人陈广英老师制作的英山缠花——《紫气东来 春兰献瑞》,连同植物染、青神竹编、螺钿、成都漆艺、羌绣等十三项非遗技艺,通过融合李子柒的舞台造型,诠释了传统文化之美。

一件华服的背后,涌动着看得见的“非遗力量”。

据悉,在收到春晚导演组的邀约后,李子柒与春晚导演组经过多轮商议,最终敲定了在演出服上加入多项中国非遗元素。

李子柒走访了湖北黄冈、江苏扬州、北京等多地的非遗传承人,学习相关技艺,共同创作了蛇年春晚的舞台造型:整件长裙由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制作而成,衣服上身的纹路运用了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背后舒展的蝴蝶翅膀融合了潍坊风筝和织金工艺。配饰上别出心裁,李子柒衣服两侧悬挂以绳结技艺制作的璎珞,右腰、肩膀以及手持的三朵花分别用到了北京绢花、青神竹编和英山缠花工艺,身上其余花饰则结合了扬州绒花工艺。而她头上的桂花发饰则采用了牡丹瓷工艺。此外,还有两种发饰分别结合了螺钿和成都漆艺。

李子柒表示,在春晚展示这件由全国各地非遗传承人共同创作的作品,并记录他们的创作过程,能引起更多人对非遗的关注。

“春节”申遗成功首年,非遗成春晚亮点,为这场文化盛会增添别样魅力。作为“春晚体验官”的李子柒除了拜访非遗传承人、深度参与舞台造型共创外,还在春晚的后台沉浸式体验了滚灯、英歌舞、河北招子鼓等多项非遗表演。李子柒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传统文化像垂暮老人,需要在这个时代找到新价值。”

在文化学者邹建军看来,李子柒身披被称为“非遗百科全书”的礼服引爆全网,向世界展示了非遗文化的生命力。这场视觉盛宴的背后, 让世界看见了中国匠心。

非遗技艺织就东方美学奇迹。神话大师周濯街说,十三项非遗登上央视春晚,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自信的觉醒。李子柒将非遗技艺穿在身上,不仅是对非遗的生动展示,更是向世界宣告中国非遗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春节”申遗成功,非遗在春晚舞台大放异彩。李子柒的精彩亮相,也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与大众媒体平台相融合,非遗能够更好地走进大众视野,被更多人所了解、喜爱和传承。

英山缠花用丝线缠绕出绚丽多彩的花朵,为李子柒的服装增光添彩。英山县文化馆副馆长程平坦言:“英山缠花先后多次走进央视,通过春晚这类超级IP,越来越多的地方技艺将站上世界舞台。”

网红李子柒情牵英山缠花——

非遗传承遇到新风口

一场“非遗秀”,让非遗技艺引爆全网,英山元素熠熠生辉。

春晚节目方案确定后,李子柒和央视服装总设计师陶蕾就分头行动。2024年12月23日,四川省文旅部门通过湖北省文旅厅非遗处陈曙光处长联系上英山县文化馆副馆长程平。12月24日上午,经陈曙光引荐,四川省视协新媒体专委会主任兼抖音集团创作空间及地方达人运营负责人王彬荣电话联系程平,了解英山缠花相关情况。前期的具体任务保密性很强,需要英山缠花传承人配合李子柒做一些工作,程平就把陈广英老师的微信推荐给对方。

随后,李子柒联系了陈广英,告知近期会来英山,具体细节和时间没有确定。

1月1日上午,李子柒联系了陈广英,说她近几天要来英山,需要陈老师做一朵英山缠花,她要用在衣服上。中午12点左右,李子柒确定了1月2日上午来英山缠花工作室。恰好第二天英山开展迎新春万人健步走活动,届时,英山缠花工作室所在地的花海路会交通管制,大约有三公里的路程车辆禁止通行。程平要参加健步走活动,担心接待时间上有冲突,就想和李子柒商量让她推迟到下午过来,对方告知行程很紧,时间不能改。

李子柒团队反复叮嘱,英山之行要高度保密,当时程平还以为李子柒是不是想摆架子。

为了配合好工作,程平和陈广英连夜准备好制作材料和图稿。第二天清晨五点半,程平赶到了英山缠花工作室,陈广英翻看手机发现头天晚上十二点李子柒发信息到了黄冈,计划连夜赶到英山县入住缠花工作室附近的酒店,见面时间定在早上八点钟。

程平当时百感交集,为李子柒的拼劲赶到惊讶。上午八点钟,李子柒助理先行到了工作室,看到一切“安全”以后,李子柒才带着摄像和工作人员来到工作室。

李子柒非常低调,穿一件休闲的长棉袄,头发披着,小小的,仙仙的,宛如邻家小妹的样子,静静地坐在那里跟陈广英老师学做缠花。

程平通过跟李子柒交谈,了解到这次工作是为了在特定场合以特殊的方式展示英山缠花等非遗项目而准备的,因为签了保密协议,除了她的摄像师以外,不能拍摄任何工作影照。

一上午的时间,就在“教与学”和“交谈聆听”中度过。“我将不遗余力地让全世界了解到中国非遗的魅力,让全世界听到中国非遗好故事。”李子柒对程平说。

因下午已经约好了要见江苏的非遗传承人,李子柒中午就要赶往黄冈市区坐高铁,完成一朵花的任务就交给了陈广英老师。临走时,一行人分别在英山缠花培训室和英山缠花展厅合影,李子柒给陈广英写下了寄语“T0:陈广英 2025平安顺遂!健康幸福! 李子柒 2025.01.02.”

送李子柒上车时,程平叮嘱她要好好照顾自己,她紧紧拥抱着程平轻声说:“我们大家都要好好的,为了让非遗传承得更久远,为了让中国非遗传播得更远,也为了让非遗更真实地呈现出来,我以后还会来英山的,再见,再见。”

在去江苏的高铁上,李子柒整理好了合影发过来。陈广英抓紧时间精心制作英山缠花《紫气东来 春兰献瑞》,用摄像机记录着制作过程,花了四天时间才完成这个作品。陈广英第一时间将作品包装好,连同制作过程的视频素材一起快递过去。

紫气东来,子柒冬来,一切都刚刚好。希望就在春天,美好也在春天。属于中国非遗的春天,还会远吗?

古老技艺焕发新姿——

英山缠花邂逅新时代

英山缠花火了!

2022年5月31日,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首届非遗时装秀现场,英山缠花技艺传承人陈广英参与制作的三套缠花主题礼服出现在聚光灯下,引发全场喝彩。

2024年1月12日晚,英山缠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广英参加了2024年央视特别节目龙年非遗大集《新春非遗之夜》录制。在节目录制现场,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和特邀嘉宾曾黎重点推介了英山缠花作品,陈广英向观众介绍了英山缠花的制作过程。这是英山非遗项目首次参加央视春节特别节目。

英山缠花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她“小”“巧”“精”“活”,汲取多种美术精华,融汇绘画、剪纸、景泰蓝、刺绣、编织、雕塑等工艺特点,是植根大别山区,充满乡土气息的民俗工艺之花,也有“立体绣花”“线艺雕塑”“立体工笔画”之称。

据记载,英山缠花明初由宫廷赏赐而来,随后在英山盛行,历明清两代而不衰。上世纪70年代起,缠花逐渐凋零。到本世纪初,古老的缠花技艺已后继乏人。1986年英山县文化馆干部伍希贤在民间美术普查中重点对“缠花”进行挖掘、整理,仅收到几件原作,后征集到一些缠花的复制品。2003年和2009年英山县两次进行文化调查,没有找到更多缠花原作。如今老艺人相继过世,年轻人愿意学的极少,英山缠花面临青黄不接,古老的技艺即将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2003年,英山县文化馆副馆长程平遍访民间艺人,写下了英山缠花的第一篇论文《大别奇葩 英山缠花》。

2008年春节,从上海回家过年的陈广英经程平引荐,见到了74岁的艺人张仕贞老人,第一次知道了缠花。回到上海,陈广英犹豫了整整半年,终于下定决心回英山学缠花,

拜师张仕贞,每天上门学艺,父亲用摩托车接送。没有实物,全凭口传。陈广英回忆说:“师傅70多岁了,天天给我打柴做饭,我要给她帮忙,她坚决不肯,说做缠花的人,要保护好手,手粗了会把丝线弄花。”

2011年,陈广英学成出山。同年,英山缠花入选第三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仕贞和陈广英分别被评为省级和市级传承人。

2017和2018年,英山缠花连续两年随湖北非遗展赴欧洲展出。2017年5月23日至30日,“楚汉神韵”中国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波兰华沙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英山缠花作为湖北省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展览,受到当地市民的欢迎。

陈广英借鉴多种艺术形式,在配色、工艺和造型上大胆创新,将英山缠花艺术推向新的高度。她的作品多次被作为高端定制礼品用于重要的公务场合。在时尚之都罗马,她的作品征服了现场的观众,一支胸针卖出折合人民币1200元的高价。

近年来,在英山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文化局、县文化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投入人力财力,为英山缠花的挖掘、资料收集、抢救保护作了大量的工作,2011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在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中获十佳并入选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参展;2013年参加首届 “湘赣鄂皖”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2014年参加第七届华中国际旅游博览会;中央广播电视台曾多次在新闻和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中作了专题介绍。2017年3月15日,英山县缠花协会正式成立,进一步对英山缠花传统技艺进行了保护与传承。

走进英山缠花工作室看到,陈广英的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汇集花、鸟、鱼、虫、兽、汉字等多种表现形式。她告诉记者,完成一件缠花作品费时费力,线的缠绕交叉部分最难,力度角度不能有丝毫偏差,有一回一个小花蕾就用线缠了三天,有时一个地方做十几次都做不好。

“英山缠花,未来可期。只要坚定文化自信,黄冈将会有更多的非遗技艺走出去,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陈广英的话引人深思。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邹德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