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统筹 谋全局 砥砺前行再出发

人人健康,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

2024年,武穴市卫生健康局紧紧围绕“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先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市先创”的“三先”目标,聚焦重点工作任务,真抓实干,县(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这一年,武穴市有力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新增省级重点专科5个、市级重点专科13个,建成梅川和花桥两个区域医疗副中心,田镇卫生院职业病防治、大金镇卫生院中医肛肠科、武穴市精神康复中心等“一院一品”特色发展成效显现。依托“15件民生实事”持续推进检验结果互认,人均住院费用下降391.6元,门诊例均费用下降15.6元。

这一年,武穴市扎实推动示范创建,国家慢病示范区复审通过。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县创建工作成绩显著,成立武穴市“中医药联盟”,建设梅国强、吕文亮等4个国家级名医工作室,积极打造15分钟中医药优质服务圈。智慧共享中药房、智慧病房和智能物流系统投入应用在全省县级中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国医堂获评黄冈市级中医特色专科;武穴市妇幼保健院国医堂获评湖北示范妇孺国医堂;建成乡镇卫生院中医馆10家、村卫生室中医阁170家,打造“示范中医馆”3家、“示范中医阁”30家。开展优化入出院流程省级先行区试点。患者入院平均等待时间缩短50%,先行区试点建设工作得到湖北省卫健委的高度肯定。推进营养社区省级试点建设工作。2024年武穴市成功申报营养健康社区省级试点建设,将营养健康社区建设融入“慢病综防示范区”“健康促进县市”“健康城市”等建设体系中,通过营养诊断、广泛宣传、示范带动、评估指导,建成健康学校15个、健康餐厅10个、健康食堂10个、健康单位15个、健康社区135个,还建成健康主题公园4个、健康步道6条、健康小屋20个,居民健康素养提升至36.81%,建设措施和成果得到省卫健委的高度肯定。

“病有所医”惠民生,“医有所惠”为人民。2024年,武穴市卫生健康系统完成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3730人次,筛查率99.2%。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10.82万人,完成家医签约9.85万人,签约率91.09%。

“健康武穴”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要让人民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2025年,武穴市卫生健康局将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紧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主线,推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一是深化综合医改。聚焦健康武穴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以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在大学科整合上下功夫,促进事业与产业整合发展,推动资源下沉,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人才引育工作,推进编制备案制和编制池管理工作。三是实施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教学医院、慢性病康养理疗中心、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中医院永宁院区改造、疾控中心基础设施补短板等6个建设项目;继续做好省市重点专科建设,扎实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双向转诊,优化运行“1+3+N”覆盖全市的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四是加快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市创建。纵深推进中医药“改革强基、名医再现、人才建设、医防惠民”四大工程,提升武穴市中医药服务水平。

持续抓好健康武穴建设。一是做好示范创建。紧扣健康武穴考核指标,努力创建省级卫生单位10个,省级卫生村20个。二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完善运行全市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心,提升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三是抓好重大疾病防治。四是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

持续做好健康惠民实事。一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深化市级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对口帮扶,提升软实力,深入推进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能力建设。二是优化院前急救服务。进一步健全院前急救、急诊科、急诊ICU为一体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加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的有效衔接。三是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作者 武穴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华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