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22日)
《湖北日报》14版整版聚焦黄冈产业发展
《湖北日报》1月22日14版
全文如下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曹雯 通讯员 詹丽君 吴慕枫 郑鉴峰
小池工业园一角。(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毅 摄)
翻开2024年“黄冈记事簿”,一组组亮眼数字,标注新高度:
全力拼经济、促发展,2024年黄冈GDP预计增长6.5%左右,有望突破3200亿元;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748万千瓦,居全省第一位;黄冈高新区首次上榜“全国百强”,综合排名第88位;开通3条通江达海新航线,港口吞吐量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位;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新年新气象,行走在老区黄冈,工业园区、企业车间、项目现场,处处涌动实干争先、创新创造的热潮。
黄梅小池滨江新区赶订单、搞建设的场面热火朝天,阔步迈向“双百亿”;总投资255亿元的中化学新祥云新材料项目现场,2000多名施工人员奋战各自岗位,冲刺一期4月建成投产;黄冈高新区“逐光而行”,依托华星光电等头部企业,主攻电子化学品和光器件、光模块、光材料等关键环节,新兴产业全面起势。
新年伊始,行走在黄梅小池滨江新区,这座中部百强镇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赶订单、搞建设的场面热火朝天。
科华储能制造、光电加速器项目加快建成投产,欣盛达、臻泽新材料项目竣工,汇尚钻石项目设备即将进场。
锚定“双百亿”目标——建设百亿投资印染专业园区、培育百亿产值光电主导产业,小池不断蓄力攻坚,拼进度、抢工期、聚链条、优服务,园区产业特色日益凸显,品牌效应大幅增强。
熔铸、铣面、轧制、联拉、盘拉、精整、退火……1月13日,湖北时代精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块块原料“摇身一变”为不同规格的精密铜杆,被打包送往九江等地。
“去年公司产值近30亿元,目前订单已排至二月底,今年产值预计可再翻一倍。”总经理王国平笑着说,公司正计划扩建二期项目,进行精深加工。
走进欣盛达电线电缆项目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穿梭不停,施工场景一派火热。目前,综合办公楼已经封顶,厂房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今年上半年投产。
2023年,依托区位优势和园区一体化产业体系,湖北欣盛达科技有限公司签约落户小池滨江新区,总投资5亿元,新建5条铜材加工和电线电缆流水生产线,主要生产电线、电缆、新能源束线等,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0亿元。
“未来,这些项目将与宇洪光电、双杰电气等已落户的企业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隔墙配套,为小池光通信材料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小池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程细龙表示。
去年底,黄梅县举行2024年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1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24亿元。
其中,小池滨江新区热电联产项目引人关注,从签约到开工仅用15天,再一次彰显推动项目建设的“黄梅速度”。
如今,热电联厂项目建设正酣,一批纺织印染产业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今年底将建成投产。
“清江大道西延线近期将具备通车条件,园区功能配套将进一步优化。”湖北滨江能源有限公司前期项目工作组副组长戴林祥表示,目前,公司热电联产项目正进行电力接入系统审批。投产满产后,每小时可供热达700吨以上。
“随着能源设施的配齐,全县纺织服装产业链将加速升级。”小池滨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小池镇党委副书记陶爱华说。
从“一朵棉”到“一根丝”“一件衣服”,历经数十年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已成为黄梅县主攻产业,引入纺纱、织布、服装等企业,唯独缺少“一匹印染布”。
“白胚布要专门拖到外地印染,导致附加值较高的色布销售环节流失,也推高了企业成本。”陶爱华道出发展之痛。
根据我省绿色印染布局战略,小池着力规划建设绿色印染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专业园区,道路、热电联产、污水处理等配套项目进展顺利。
同时,依托专业园区以商招商,吸引了多家印染纺织龙头企业纷纷签约入驻,一个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
“以商招商”,核心是“筑巢引凤,内配外引”。
一次次刷新的“小池速度”背后,是不断优化的配套服务。
“选择落地小池,就是看中了这里突出的区位、环境、产业等优势。”双杰电气生产主管张德海说,从公司选址、用地审批到进度推进、政策兑现,都有服务专班人员持续跟进、帮办代办。得益于当地提供的全流程暖心服务,双杰电气第一年就跑出超20亿元重大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去年全年生产订单金额达到1.5亿元。
了解到公司存在车间技工、质检工人短缺问题,当地政府立即组织公司参与专场招聘,如今几乎每天都有新的简历投递进来。
这样的“小池温度”,王国平感同身受。
“入驻前,小池就帮时代精铜公司解决所有的烦心事,土地平整、水电接入等都无需操心。落户临港产业园后,当地迅速成立工作专班,靠前服务,项目从开工建设到试投产,仅用时8个月。”王国平说,“当地政府主动担当作为,我们的信心更足了!今年,公司产值有望达到50亿元。”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小池频出实招,强化企业融资、用能等要素保障,加强企业职工就医、就学等政策配套,打造“最优投资地”小池品牌。
“小池滨江新区将围绕县委‘四大攻坚行动’和‘项目建设年’工作部署,发挥县域经济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用项目化举措实现建设百亿投资印染专业园区、培育百亿产值光电主导产业‘双百亿’目标,奋力谱写小池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黄梅县委常委、小池滨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小池镇党委书记商胜辉说。
黄冈高新区挺进全国百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利华 通讯员 梅鑫 陈华
1月7日,黄冈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透露,2024年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由工信部公布,黄冈高新区位列第88位,比上一轮前进17位,进位幅度居全省12个国家级高新区之首。
从2024年的评价结果来看,黄冈高新区经济体量、科研投入等重点指标均实现倍数级增长,特别是在“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两大方面表现亮眼。
黄冈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涂军说,近年来,黄冈高新区积极对接东湖高新区,聚焦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黄冈科技新城、生物医药化工园、南湖工业园三大核心板块,2024年规上工业产值预计可达35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
黄冈高新区,湖北铭普光磁光通信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员工在无尘车间赶制光通信核心器件。(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融圈入链,新兴产业贡献九成产值
在黄冈高新区,去年6月投产的尚赛光电项目,是国内少有的OLED核心材料供应商,拥有100多项专利,填补了国内光电显示领域上游关键材料空白,为武汉光谷的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企业最新一代的OLED显示屏生产线提供最重要的工业食粮。
“我们总部位于武汉光谷,生产基地落户黄冈化工园,两地仅40分钟车程,便于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黄冈尚赛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穆元元说,一投产就不断涌来订单,2024年产值达5.2亿元。
光电新材料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湖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等生”。依托“研发在光谷、生产在黄冈,头部在武汉、链条在黄冈”这一产业协同优势,黄冈高新区将重点培育打造这个新兴产业。
“我们的实践就是,融入武汉都市圈,嵌入光谷产业链,把光谷的龙头企业当作高新区企业,将黄冈化工园建成光谷的化工园,围绕光谷龙头抓配套,招强引链。”涂军说。
近两年,黄冈高新区陆续引进华工正源、铭普光通、子牛美可等配套企业23家,服务光谷的华星光电、长江存储等龙头企业,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20亿元。其中,投资100亿元的三利谱项目,在华星光电撮合下,收购日本住友集团产线,即将成为华星光电最大的偏光片供货商。
目前,黄冈高新区培育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规上企业共112家,两者分别成为增速最快和规模最大的产业,2024年贡献了91%的工业产值。
追新向高,跑出30家单项冠军
2022年,产值3.5亿元;2023年,产值7.6亿元;2024年,产值10.1亿元。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黄冈美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值,缘何一路上扬?
“得益于科技创新。”公司总经理刘建军开门见山。
2010年,美丰化工落户黄冈高新区,主要生产紫外线吸收剂,是防晒霜的主要功能性材料,市场一路看好。但受制于新产品研发,年产值长期在2亿元左右徘徊。
2020年,美丰化工牵手武汉工程大学共建实验室,开展技术攻关,两年间研发出三款新型紫外线吸收剂,实现国产替换并不断抢占国际市场,年均新增产值2亿元。
“光照是皮肤老化的最大诱因,市场上急需能防止UVA(长波紫外线)的新型防晒产品。”武汉工程大学教授胡学雷说。前不久,他领衔的美丰化工功能性光化学材料技术科研团队,入选2024年湖北省“楚天英才计划·科技创新团队”,拿到省级立项项目。
产品升级,市场竞争力变强。现在,美丰化工90%产品出口到60多个国家,下游客户有欧莱雅、雅芳等一线品牌,每吨售价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位于黄冈高新区的湖北科峰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减速机占领全国九成以上地下管廊市场。2024年,他们勇闯“新赛道”,参与工信部未来产业人形机器人揭榜挂帅项目,研发量产机器人旋转执行器的核心零部件——“高精度行星滚柱丝杠”。这个被称为机器人“关节”的产品,一亮相就受到市场青睐。
尝到创新的甜头,科峰传动将年销售收入的15%用于产品研发,已与华工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科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合作,共建六大科研平台,打造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
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企业成为黄冈高新区创新“主阵地”,诞生了163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9家、单项冠军企业30家,新技术催生的新产品不断涌现,越来越有“科技范”。
总投资255亿元
新祥云新材料项目4月投产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利华 通讯员 雷世达 耿文辉
钢结构焊接、设备吊装、地管安装……1月18日,总投资255亿元的中化学新祥云新材料项目现场,百余栋厂房拔地而起,2000多名施工人员奋战各自岗位,冲刺一期今年4月建成投产。
“春节假期不停工,铆足干劲向前冲。磷酸装置、板框压滤机厂房等主要单体已封顶,部分厂房在安装设备,计划3月底安装完毕,4月试车出成品,可实现年产能40万吨磷酸。”项目生产技术负责人余莹满脸兴奋。
中化学新祥云新材料项目建在武穴市马口工业园,是当地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占地约4350亩,由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化学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包括磷化工、氟化工和煤化工三大板块,打造磷化工全产业链园区,计划分三期建成。
祥云集团以传统农业肥料为主,主导产品磷酸一铵,年产量长期稳居全国第一,2024年产值120亿元。
“尽管规模大,但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转型迫在眉睫。”祥云集团董事长胡华文说,该项目将彻底改变企业现有的产业格局,实现从生产农业级磷肥向电子级精细磷氟化工产品转身,2028年全面建成投产,可实现年产值220亿元、税收20亿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在磷化工板块,新建成的湿法磷酸装置厂房内,一台台吊车精准地吊放泵机等大型设备,施工人员正有序安装。毗邻磷化工的氟化工板块,钻机轰鸣,一架架钻机将桩基打入地下,夯实地下基础。
“瞄准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氟化工板块将诞生武穴市首个灯塔工厂。”余莹说,氟是磷矿伴生的重要资源,以往大多浪费,园区将利用中国五环提取伴生氟资源这一绿色技术,生产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聚偏氟乙烯等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半导体等的高端化学品、先进化学新材料。
这意味着,祥云集团产业链条从“农业级”跃升到“电子级”。“预计3年后,将再造3个‘百亿祥云’。”武穴市经信局副局长梅平安说。
信心从何而来?
梅平安介绍,武穴港是长江十大深水港之一,为连通长江港口与京九铁路,武穴加快实施投资36亿元的港区多式联运工程,铁水联运综合码头今年3月可建成投运,距离中化学新祥云新材料项目只有3公里,物流优势非常明显。
“水运优势和铁路资源相结合,我们货物进出更快、成本更低,公司今年计划从宜昌运来180万吨磷矿石,沿长江走水路运费约5400万元,同比公路节省运费4亿多元。”中化学新祥云新材料项目部经理张震说。
医药化工是武穴的主导产业,也是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聚焦主导产业降成本,武穴市谋划招引的四个专项配套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施工。武穴港区多式联运工程之外,投资53亿元的延长石油煤电项目,建成后可降低园区用电用热成本20%;宁泉水厂扩建项目和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建成后企业污水处理成本每吨可下降2元。
武穴市委书记胡昊介绍,聚焦港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全市今年将以更快节奏、更足干劲、更实作风“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加速打造循环经济千亿园区。
来源 | 湖北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