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归“质优价宜”——透视第三批全国中成药联盟集采

近期,国家医保局指导湖北省医保局牵头的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共涉及两个批次37个采购组54个品种,共373个代表品中选。

如何促进中成药价差合理化?如何助力中成药回归“简便廉验”?如何倒逼行业自律、促进高质量发展?新华社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怎样挤出不合理的价格水分

数据显示,全国省级平台采购的中成药有3000多个品种,涉及5000余个通用名、7800多个品规、2万多个产品。

针对近年来群众反映同一名称的中成药价格差异较大的问题,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分析了原因。

首先,同一名称的中成药成分可能不同。如具有益气养阴功能的生脉饮口服液,有的用党参做原料,有的用人参加工后形成的红参做原料。从饮片价格看,红参的价格是党参的2倍,所以用红参做的生脉饮成本会更高。但是,有些含红参的生脉饮价格却是含党参的价格的10倍,显然存在价格水分。

其次,同种药品剂型不同导致价格差异,如滴丸、软胶囊的价格会比普通胶囊贵一些。但有些同一种中成药的滴丸比普通胶囊贵6至7倍,也不合理。

此外,不同企业的质量标准可能有差异。有的企业质量标准高于其他企业,其产品价格也会高一些。但有的中成药名称、选材、剂型、质量标准均相同,却出现十几倍甚至数十倍的价差,说明存在明显的价格水分。

中成药品类多、用途广,不能成为虚高药价“避风港”。在国家医保局指导下,湖北省继牵头19省份联采、30省份联采后,今年牵头所有省份组成全国联采。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成药集采通过以量换价,一方面一定程度认可同类中成药的初始价格差异,另一方面多措并举压缩同类药品之间的价差,挤掉不合理水分,减轻患者负担。

怎样实现“质优价宜”

中成药长期以来缺乏质量统一认定标准,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据介绍,中成药联盟集采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考虑价格降幅,还对医疗机构认可度、企业排名、创新能力、药材品质、供应保障、信用评价、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综合考量。其中,将上万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选择作为指标,反映药品临床疗效及受欢迎程度。

为促进市场竞争公平公正,中成药联盟集采为企业报价的区间分别设置“起跑线”和“终点线”:在承认每个企业现有价格基础上,调整每家企业产品的基准价,对高价药品进行一定幅度调低;开展以降幅为主的竞争,将降幅得分与医疗机构认可度等其他技术得分相加,得到综合得分,综合得分高的企业胜出。

为防止同一产品组内不同企业间价差过大,中成药联盟集采设置了3倍“熔断线”。即使某企业的产品在综合评分竞争中胜出,其价格还要与用量较大产品组的最低价比较,如价差超过3倍则需进一步降价才能中选。

怎样促进中成药高质量发展

药品质量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生命健康,“降价不降质”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坚持‘零容忍’的态度,若产品存在质量抽检不合格的情况,其技术评价得分将全部扣减,实行一票否决。”湖北省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外,联盟地区医保部门协同药监、经信、卫健等多部门,保障中选药品能够保质保量落地。

据悉,药监部门将加强对中选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质量监管,不定期对中选品种、中选企业原料采购与生产质量进行抽检或飞行检查,加大违法违规企业追责力度。

“从长远看,中成药联盟集采倒逼行业自律、统一规范标准,对于中成药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国家医保局表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