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这种冬季高发病,要从“赖床”说起

最近冷空气


一波儿~~~一波儿~~~登场

今天(19日)开始至21日

一股较强冷空气再来袭

最低气温0℃线

会逐渐南压至江南中南部一带

不少地方还将刷新

立冬后的气温新低📉

冷空气:拉点“进度条” 对齐“颗粒度”

近期活跃的冷空气,使得之前略微拖后的入冬进程基本赶上了常年进度。

预计19日至21日,北方大部地区气温下降4℃至6℃,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西部、华北北部及黑龙江北部等地部分地区下降6℃至8℃。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高气温会降至10℃以下,最低气温也只有0℃上下。而且江淮、江南部分地区低温持续时间较长,未来一周都将维持在冰点附近。

天气越来越冷

好多人都开始“起床困难”

其实

“天冷想赖床”并不是懒

而是人类祖先留下的保命本领

因为有种疾病“很要命”

↓↓↓

心血管疾病

易在冬季“索命”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经达到3.3亿。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

冬季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是身体为了抵抗低温,带来的“副作用”。在较低的气温下,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率增快,外周阻力增加,使血压升高且波动大。

研究发现,室外温度每降低10℃,收缩压/舒张压升高6.9/2.9mmHg。最高气温低于-6℃时,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增加1倍以上,且温度波动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增加的关键因素。气温降到0℃时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是平均气温15℃时的1.43倍。

此外,气温降低,人们对饮食热量需求高,易进食高脂肪食物,天气寒冷不愿意出门缺乏运动,都会导致代谢减慢,胆固醇、血糖升高,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与此同时,呼吸道疾病也会受寒冷的刺激而出现,感冒、甲流、肺炎等是心力衰竭发作最常见的诱因。

那么

寒冷冬季怎么保护心血管?

或许

可以从“赖床”先开始

天冷要“当心”🥶

安稳过冬有妙招

晚点“开机”

给心血管一个“缓冲”

人在睡眠状态下,心跳和血流速度都变慢,临近清晨时血压会升高。

当人体经过七八个小时的睡眠,全身的关节和肌肉都在松弛状态,心脏和血管处于维持机体最小负荷的状态。立即起床活动,机体各个器官组织,特别是心血管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骤然“开机”来不及缓冲,往往容易引起心血管的“磨损”。

比较科学的办法是:床上躺30s,起来坐30s,床边等30s再下床。

其实,这种“赖床”源于刻在基因里的节能机制,这种机制来自住在山洞中恐惧饥寒的祖先们的经验,即尽可能地保存能量,并保护身体免受寒冷的伤害。

晨练虽健康

但不要太早

冬季晨练不能太早,在寒冷环境中剧烈运动会加重心脏负担,出现供氧不足、心脏缺血等情况,甚至可能诱发心肌梗死。而且早上的血压普遍较高,高血压患者不宜过早晨练。

建议在上午10点后或傍晚进行锻炼,遵循“适度、不累、坚持”的原则。

冬天到家

别马上洗热水澡

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到家马上洗热水澡易引起头部及全身皮肤血管骤然扩张,当大量血液集中到皮肤表面,就可能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急剧缺血,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所以,冬天回家别急着洗澡,等身体暖和一点再去。

要学会识别两种胸痛

⚠️高危胸痛

高危胸痛通常表现为闷痛、酸胀痛、紧缩痛、压迫痛、烧灼痛,很少是针刺痛,这种胸痛被活动所诱发,休息可缓解。

如出现这种胸痛,建议立即停止活动,尽快到医院就诊。

⚠️致命胸痛

临床特征表现为:胸痛伴大汗和冷汗,运动可诱发加重,还伴有血压过高或过低,个别会伴有恶心呕吐的现象。

如出现这种症状应即刻停止活动,监测血压和心率。如血压不低于90/60mmHg,可在间隔5分钟内含服2片硝酸甘油,同时呼叫120。

此外,本就高血压的人一定要规律复诊、遵医嘱吃药;尽量让家里温度保持在18℃ 以上,感觉冷千万别硬扛。

(来源 国家应急广播综合健康中国、科普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微博@中国天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