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从故乡来

202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十周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

10年来累计调水超过767亿立方米,相当于调出5000多个西湖水量,惠及沿线45座大中城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85亿。

这十年间,在北京定居的湖北籍国家一级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梅洁一直关注着、书写着这一江清水和父老乡亲。如今十年过去了,她和故乡的水,又有哪些新的故事呢?

·

是国家一级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40余年的创作生涯她出版了800余万字的著作因一生围绕汉水移民及南水北调进程创作被称作“汉水的女儿”她就是梅洁

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

也是梅洁第四次随全国文艺界团体赴南水北调工程现场采风她们先后抵达丹江口大坝陶岔渠首枢纽、中线穿黄、漕河渡槽、惠南庄泵站、团城湖工程等

见证南水三千里北上

南水北调工程文化采风活动

将时针拨回到10年前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梅洁站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终点站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团城湖看到汉水进京时的场景忍不住感慨:

这是老家的水呀!

黑天鹅一家在北京团城湖调节池“落户”(北京市水务局供图)

“童年在故乡喝的汉江水

晚年它又来北京养育我了”

“这就是汉江水,家乡的水。每次打开水龙头看它流出来,我就在想,这是我小时候喝过的水吗?童年它养育了我,晚年它又到北京来养育我了。奇妙的缘分,梦一般的。”梅洁表示。

家住北京,喝着3000里外,来自家乡丹江口水库的水,梅洁回想起10年前,在北京团城湖调节池第一次迎接南水进京的情形。“那是汉水第一次在北京露面,看到家乡的水穿山越岭来到北京,我当时‘啪’地扔下包,跑到团城湖边,捧起水就喝。”梅洁说。

那一刻,她又想起了那些扶老携幼远离家园的移民,想起他们含泪对她说过的话:“以后你在北京喝上老家的水时,给我们捎个信儿……”“那一泓北上的清水,是汉江儿女践行‘祖国在上,我把家乡献给你’的庄重承诺。”

11月,梅洁重回家乡,站在丹江口汉丹港,看着一望无际干干净净、清清澈澈的江水,她的内心除了感动,更有一种想打捞的心思,打捞她的童年记忆,仿佛能听到那些沉在江底的音乐。

丹江口大坝

老中青三代接力护水

320万十堰人都是“守井人”

当得知库区人民,十年如一日,守护着“北方的大水井”,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参与进来,争当护水志愿者时,梅洁的眼眶有些湿润:“我们库区老百姓,大家都信奉的‘祖国在上,我把家乡献给你’,他们对江的感情,守护这条江,完全出自内心深处,是祖祖辈辈的情怀。”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一汪清泉由南北上,越中原,穿黄河,至北京。

10年来,为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丹江口库区周边的干部群众不断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标准。

清漂志愿者在丹江口库区进行清漂作业(图源:新华社)

2024年,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向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志愿者致以诚挚问候。

这一消息传到十堰市后,当地环保志愿者们备感振奋,深受鼓舞。“总书记亲自给我们回信,我感到很自豪,谢谢总书记对我们的肯定和关爱。”今年63岁的蒋德新也是丹江口库区的一名护水志愿者,家住丹江口市新港管理处新港社区三组。他曾经是汉江上的一名渔民,一家四代人都以捕鱼为生。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蒋德新积极响应禁捕政策,主动上交跟了自己半辈子的9艘渔船。随后,市里为他配置了一艘“守井卫士”船,用于水面巡查、清漂和水上救援,守护汉江碧水的同时,也守护着汉江河畔的生命。他牵头成立了德新护水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从最初的16人发展到现在186人。每周,他们都会去检查河道环境卫生状况、清理沿岸的白色垃圾,向江边的游客、居民发放环境保护、禁渔禁捕、节水护水等宣传资料。

清漂志愿者蒋德新的清漂船

除了老蒋这样的退捕渔民当起了清漂志愿者,十堰的小朋友们也在积极行动。他们在学校和家长带领下,自发地去校外进行捡拾垃圾、义务宣讲之类的活动。如今,爱水、守水、节水、护水已成为丹江口库区群众的自觉行为。

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守水护水,守护好北方人民“大水井”,2023年,丹江口市成立“小水滴”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市级总队+镇(办、处、区)大队+市直单位、村志愿服务小队的组织体系。截至目前,丹江口市已成立有336个“小水滴”守水护水志愿服务组织,常态化在丹江口库区开展库面清漂、库边清渣、库岸巡护等工作,各地各单位守水护水蔚然成风。

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服务组织是十堰市全民保水护水的缩影。十堰全市10个县市区320万人,人人都是“守井人”。

喜看移民新生活

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

站在十堰市郧阳区安阳山村,望着漫山遍野的橄榄树,梅洁内心满是喜悦。安阳村,是因南水北调而产生的移民村,由7个村组建而成,有村民300多人,告别了原本的土地,如今,橄榄树是他们主要的产业支柱。

安阳山村油橄榄基地

十堰泽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包了安阳村的荒山,开垦种植了12万株橄榄树。十堰泽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会表示,预计今年能收300吨左右的橄榄果,生产30多吨橄榄油。

村民们除了土地流转费,还就近在油橄榄基地务工,帮忙修枝、除草、采摘等,日子越过越红火。

除了油橄榄,移民村发展“生态农业”,开展“陆地养鱼”,打造“幸福食堂”,移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在三官殿街道,村民们通过发展智慧蔬菜产业,无土栽培,培育的有机蔬菜供不应求。在奔富生态农业合作社,60个巨大的水桶整齐地摆放在室内,原本在丹江口水库库汊里养鱼的洪胜慧,因为南水北调移民,“洗脚”上岸后,在陆地上养起了鱼,带领村民们朝着致富路奔去。

奔富生态农业合作社“陆上养鱼”基地

均州城,这个曾经繁荣的历史古城,因为南水北调工程,被永远淹没在丹江口库区水下。如今丹江口人在这里复建了均州码头,这里有波澜壮阔的汉江灯光秀,还有“南水北调号”“金龙巡江”游船。

“金龙巡江号”游船

傍晚时分,游人如织,由渔船改建的游船上,灯火通明。一些退捕的渔民,就在船上当起了船员,靠着发展旅游业,农家乐,日子过得红火。

回到家乡,沿着核心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一路走一路看,每到一处,梅洁都会拍视频记录。在安阳山村油橄榄基地,她兴奋地写到:“丹江口库区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是亚洲天池,是油橄榄生长的绝佳之地,仙山秀水出好油。在地球的东方,在神秘的北纬32度线,有我的故乡。在这里,生长着中国最美的橄榄树…… ”

南水十年润北方

产业反哺惠万家

此行结束,她在朋友圈中写道:“中华大地上诞生了一条人工天河,这条河是天上银汉,是地上福光!”

回到北京的梅洁,却又一次与“家乡”不期而遇。

在北京一家生鲜超市,梅洁拿起一瓶橘子汁,赫然发现,产地是十堰市丹江口市—北京一轻(丹江口)产业园。丹江口的橘子,汉江的水,生产的橘子汁儿,又销到了北京,在北京与她“奇妙”相遇。

这得益于京堰对口协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让北京·十堰这两座城市紧密相连、唇齿相依,10年间,北京·十堰因水结缘、因水结亲、携手共进京堰对口协作工作成效显著,硕果累累。

自京堰对口协作开展以来,北京累计援助十堰市资金24.75亿元,一轻食品、玖博中药、忠和食品等54家北京企业落户十堰;调水源头湖北馆、“丹江渔村”等50余家十堰绿色农产品体验店遍布北京;丹江口翘嘴鲌、房县小花菇、高山粮油等产品进入北京市场,深受市民喜爱,京堰协作为十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注入了新动能。

北京一轻食品集团(丹江口)产业园

北京一轻(丹江口)产业园园区负责人尹海勇表示,一大批北京的龙头企业落户十堰,助推食用菌、茶叶、水果等农业七大重点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这么好的水源,孕育了江北的橘子,江南的茶叶。我们也相应地培育了三个品牌:瓶装水叫丹泉,橘子饮料系列叫丹橘,茶饮料叫丹茶。”

以前十堰橘农们种的橘子,因为交通等因素,销量不高,有些时候卖不出去,只得烂在地里。如今,通过一批龙头企业,基地、企业家加合作社加农户、橘农茶农,形成一个生态供应链,共同带领库区增产增收,产品也一路北上,销往华北京津冀地区。“丹江口这么优质的水源,我们企业以水为基础,生产出优质产品,让丹江口的好产品从十堰走出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对于未来,尹海勇信心满怀。

“没有‘移民三部曲’

我所有的创作都会失去分量”

汉水三千里迢迢进京,为北方大地带来一片生机。

2024年11月4日拍摄的河北省石家庄市滹沱河。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而梅洁的家乡,丹江口水库库区的人民几十年来,为了南水北调工程,为了保护一江清水,失去祖祖辈辈生息的家园,做出了巨大牺牲。均州城,这个曾经繁荣的历史古城,因为南水北调工程,被永远淹没在丹江口库区水下……当成千上万亩橘园沉入江底时,他们哭过喊过之后,又默默地开始新的谋生。他们流着泪说:我们知道北方人渴,我们可以搬迁……

库区人民的大善大爱,让梅洁动容。她一生出版35部著作,发表630多篇作品,1992年,梅洁创作了10万字《山苍苍,水茫茫》,是我国第一部反映中国水利工程中移民处境和牺牲奉献的文学作品。2007年和2012年,40余万字的报告文学《大江北去》、90万字的报告文学《汉水大移民》先后发表。这些作品源自丹江口水库建设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滚烫的生活,被誉为“南水北调移民三部曲”。

在梅洁心里,“南水北调移民三部曲”分量最重,“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没有写‘移民三部曲’,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会失去分量。我完成了这三部曲的写作,不管是对天对地,对这一江清水,对我的父老乡亲,我没有辜负你们。”梅洁表示。

谈及初衷,她表示,当清澈的汉水给干渴的中原、华北大地带来一片滋润时,当人们欣喜地端起从遥远的鄂西北流来的一杯幽蓝时,不要忘记为此而两度奉献了家园和土地的库区人民,不要忘记他们几代人在半个世纪里经受的磨难和牺牲。

梅洁说,南水润北方已有十年,她希望继续通过作品,让更多人知晓“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背后的故事。

如今,看到家乡水更清,山更美,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梅洁心里感到有些欣慰。世界上有那么多江河,有哪一条江河如汉江有这么多的重负,这么多神圣的担当。对故乡爱得深沉的她,一提起故乡,总是热泪盈眶,她为故乡专门写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致故乡》。

来源:湖北发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