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问梅村:古韵今风 诗意栖居

在黄梅这片灵秀之地,隐匿着一处仿若世外桃源般的绝美之境——东山问梅村,她宛如一颗镶嵌在岁月长河中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交织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与现代的文旅魅力,静候着每一位向往诗与远方的旅人。

踏入问梅村,仿若踏入一幅徐徐铺展的水墨长卷。村口,那古朴巍峨的牌坊,恰似历史的忠诚守望者,以青灰色的砖石为躯,镌刻着岁月的纹路,每一道刻痕都在低吟往昔的故事。“东山问梅村”几个大字,笔锋刚劲洒脱,宛如穿越时光的使者,引领着我们穿越古今,步入这片充满韵味的村落。迈过牌坊,蜿蜒的石板路恰似岁月的脉络,串联起沿途错落有致的白墙黛瓦。飞檐恰似燕尾,轻盈上扬,在碧空下勾勒出灵动的弧线,尽显徽派建筑的婉约与典雅,一砖一木、一梁一枋,皆凝聚着先辈们的巧思与匠心,彰显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村中腹地,一方澄澈池塘宛如大地的眼眸,映照着天光云影。荷叶田田,撑起绿伞,随风摇曳生姿,其间粉荷初绽,恰似娇羞少女,轻露红妆,蘸着朝露与霞光,书写着夏日的浪漫诗章。垂柳依依,细长柳枝垂落,仿若绿色丝绦,温柔地拂过水面,泛起圈圈涟漪,与荷叶低语呢喃,沙沙作响,奏响一曲清新悦耳的自然乐章。锦鲤穿梭于荷间,红影闪烁,搅碎一湖碧水,为这静谧画卷添上灵动一笔,恰似神来之笔,赋予静态美景以鲜活生命力。

作为黄梅戏的发源地之一,问梅村的灵魂深处氤氲着戏曲的悠扬腔调。古戏台,那是全村的文化心脏,木质结构饱经风雨洗礼,泛出深沉古朴的色泽,雕栏画栋间,龙凤之姿飘逸欲飞,牡丹绽放繁华尽现,尽显往昔辉煌盛景。遥想当年,铜锣敲响,粉墨登场,伶人们水袖轻舞,唱腔婉转,《天仙配》中七仙女与董永的仙凡奇恋、《女驸马》里冯素珍的才情胆识,皆在这方寸戏台演绎得淋漓尽致。台下观者如潮,喝彩声、掌声交织,烟火人气与艺术华彩相融,即便岁月流转,如今站于台下,轻抚台柱,那余音似仍萦绕耳畔,戏曲文化早已扎根厚土,薪火相传,成为问梅村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

夜幕笼罩,问梅村瞬间幻化为梦幻灯海。灯火阑珊,恰似繁星坠落人间,勾勒出屋舍的轮廓,点亮了古桥的倩影。街巷间,柔和光晕映照着高悬的红灯笼,微风拂过,光影摇曳,宛如与行人嬉戏的精灵。此时,择一茶馆,沏一壶本地香茗,热气氤氲,茶香袅袅,轻抿一口,初尝苦涩,而后回甘,恰似品味这村子的悠长韵味,在茶香与古韵中,透过雕花窗棂,看汉服佳人踱步街巷,衣袂飘飘,恍然间穿越千年,奔赴一场雅集盛会,沉醉在这古今交融的独特氛围里,让思绪随光影、茶香肆意飘荡。

四季更迭,问梅村宛如一位善变的画师,勾勒出风格迥异的绝美画卷。春日,村外田埂上,金黄油菜花汹涌成海,馥郁花香裹挟在柔风之中,肆意弥漫,蜜蜂忙碌穿梭,彩蝶翩跹起舞,与远处青山、近处村舍相映成趣,勾勒出纯粹的田园诗画;夏日,接天莲叶无穷碧,蝉鸣阵阵,奏响热烈的夏日交响;秋日,稻穗沉甸,金风送爽,丰收盛景满溢田间地头;冬日,雪落屋瓦,银装素裹,整个村子仿若冰雪童话世界,宁静且圣洁。四季轮换,自然馈赠与人文沉淀完美交融,美不胜收。

不仅如此,问梅村毗邻东山五祖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禅意文化如涓涓细流,浸润着这片土地的每一寸肌理。漫步其间,仿若能听见悠悠钟声穿越历史而来,心灵在古刹的静谧、村落的古朴中得到澄澈洗礼。“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禅机智慧,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间可寻踪迹,让久居都市的浮躁心灵寻得归处。

如今,东山问梅村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以深厚文化为基,融入现代文旅元素,民俗体验、主题节庆等活动精彩纷呈,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黄梅文化魅力,镌刻属于你的美好回忆,寻得内心深处的诗与远方。

(作者 吴 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