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童婷 通讯员段江平)3月6日,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在黄州召开。会议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和深化医改、中医药传承创新各项任务,全面推动卫生健康事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为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重要功能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黄冈实践提供坚实的卫生健康支撑。
会议指出,一年来,全市卫健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推动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全心全意护佑人民生命健康,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着力防风险、化矛盾、破难题,展现上下勠力同心、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新气象,开创黄冈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局面。
党的建设呈现新气象。深入开展全系统主题教育,省、市4期简报刊登市卫健委经验做法,中央指导组、省委督导组两次到卫健系统调研给予充分肯定;基层党建工作有力有效,公立医院党建入章、党组织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修订率达到100%,医院“双带头人”比例达到93%;市卫健综合执法支队党支部获得“第一届市直机关党建工作品牌”称号;宣传工作在全省大会上作经验交流;省卫健委专题介绍我市医药腐败整治工作做法,风清气正的行业生态逐步形成。
医改实现新突破。成功争取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国家级试点,市医疗集团和健康产业公司组建完成。全域、纵深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9个县市区组建医共体总医院。持续增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申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82个,新设置“基层名医工作室”68个,下派医疗专家5362人次、下派医疗管理团队2229人次;2/3以上县市“心电、影像、检验”远程共享中心初步建成。
中医药传承创新彰显新亮色。成功获得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市级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发展中心,“改革强基”“名医再现”“时珍人才”“医防惠民”四大重点工程和“一校一馆一院一平台”四大支柱项目稳步推进;推进李时珍、王叔和、杨济泰、庞安时等名医学术传承基地建设,设立仝小林院士临床工作基地、岐黄学者王平工作室等名中医传承工作室24个、“示范国医堂”31个、“中医阁”741个;支持蕲春举办第7届蕲艾文化节、第30届李时珍中药材交易会和李时珍中医药国际健康论坛,支持麻城举办首届王叔和文化节、浠水举办首届庞安时文化交流会,举办中医文化夜市、中医药文化集市等系列惠民活动,持续擦亮黄冈中医药文化名片。
重大疾病防控收获新成果。科学精准落实“乙类乙管”措施,指导12家哨点实验室开展常态化监测,支持齐鲁实验室启动基因检测工作,成功检出全省首例JN.1变异株;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卫体系建设,市县两级疾控局和卫生监督所挂牌成立,8家疾控中心实现整体搬迁;全市32家综合医院接入全省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11家疾控中心成立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心;加强多病同防同治。在全省公卫医师技能竞赛、健康教育技能大赛两项大赛中,均斩获团体三等奖。
健康黄冈开启新局面。举市区之力,全力打好国卫复审攻坚战;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乡环境焕然一新,居民健康素养大幅提升;支持英山、浠水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申报创建国家卫生乡镇25个、省级卫生乡镇10个;推进“323”攻坚行动,启动乡镇卫生院胸痛、卒中、心律不齐三大救治单元建设。
“一老一小”事业实现新提速。开展人口工作全市大调研,全力推动积极生育政策落地落实;持续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全市新增托位3300余个;市妇幼保健院成立托育服务中心,打造托育服务新模式;加强老龄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市中心医院、蕲春县人民医院通过全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评审,黄州区赤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全省老年友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评审,黄州区三台河社区等4个社区通过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评审。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呈现新态势。突破性推进生命健康产业招商引资,全系统牵头成立生命健康产业招商引资工作专班11个,新签约项目175个,总投资441亿元;高规格承办全省生命健康领域院士专家黄冈对接会,做靓“院士专家黄冈行”“百家商会进黄冈”等活动;加快项目建设,人福医药特色原料药产业化生产基地项目、李时珍中医药大健康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点招商项目落地投产;全市206个公卫体系补短板项目全部动工。
其他重点工作亮点纷呈。全年采血1522万毫升,连续6届获得国家卫健委表彰;引进医学博士36人、医学硕士134名、医学创新团队14个;持续优化行业营商环境,14个行政审批事项实行“一网通办”“全程网办”,59个事项在窗口即时办结、27个事项实行“鄂汇办”掌上办,麻城市探索开展洗浴店“一业一证”改革试点;法治政府建设、妇幼二甲创建在全省大会上作经验交流,市卫健综合执法支队承办案例获评全国公共卫生监督优秀案例。
会上,浠水、蕲春、英山、红安、市中心血站、市精卫中心、市急救中心7个地方和单位作大会交流。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