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箢箕

文/杨德振

回到大别山中的老屋,见屋角存放着一担竹编箢箕,半新不旧,精致锃亮,韧性十足。我感到十分好奇,父母亲“洗脚上田”、不干农活已20多年了,家里怎么还有箢箕呢?原来,这是父母年轻时使用的,他们一直妥善保管,现在偶尔还拿出来使用一下,让箢箕依然发挥着作用。

一担箢箕,不仅沉淀着时光的味道,洇散着过去时代的气息,而且每一绺竹纤上面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承载着父母的辛勤与汗水。

这一担箢箕,又如同年轻时父母的双手一样,虽粗糙,但非常有力;每一道纵横的掌纹都勾勒出他们勤劳的纹理。每当我看到这担箢箕,便情不自禁地想起父母挑着箢箕飞奔在田野上的劳动身影。

这一担箢箕,既是父母的“宝贝”,也是他们勤劳的见证。他们总是用来挑肥、挑秧苗,播种希望,收获果实。

每当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时候,父亲就会挑起这担箢箕,开始他的农耕生活。他挑满一地的农家肥,覆盖在每一粒种子上,期待着它们冒芽、茁壮成长。

母亲则在炎热的夏天里,用箢箕挑青草。一上午或一下午割砍茅草,她往往能在箢箕里装上满满一担茅草,从山里挑回来,溽在猪圈里或牛栏中,烂作农家肥。烈日杲杲下,母亲挑着一大担青草,挥汗如雨,湿透衣裳。

箢箕,在老家的土语中叫“箢子”。父母用过的箢箕,不计其数,它不仅是劳动用具,还是我童年的“娱乐工具”。每当父亲收工时,看见我在旁边玩耍,他就会把我挑在他箢箕的这一头,另一头顺带装上山里的几个石头,带回家做建房子的原材料。他颤颤巍巍、小心翼翼地挑着我和石头走在山路上,悠悠晃晃,生怕出现意外。父亲还不忘一边给我讲述他小时候劳动的故事,我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那些故事中充满了父亲少年时的艰辛和不幸,无形中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也让我感受到了父亲勤劳的品性和榜样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印证着“劳动改变人生、劳动改变现状、劳动创造幸福”的道理,让不谙世事的我从小就明白幸福都是靠奋斗得来的。

如今,我自己也已经当了爷爷。离开家乡多年,过惯了城市生活,但回到老家每每见到父母的这担箢箕,静静地置于老屋中的一角,心中仍然感到亲切,又难以平静,心潮澎湃。看到这担箢箕,我就会联想起父母过去岁月勤劳的身影和坚韧的毅力,以及为改变家境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尤其是在时下衣食无忧的日子里,这担箢箕不仅是激励我和后人的“教育工具”,也成了我对父母感恩的纽带和乡梓情怀的见证物,还是永不过时的幸福存根。

在我心中,父母亲用过的箢箕不再是一担充满情感和回忆的物品,而是一种信念的寄托物。无论我走到哪里,在我心里,这担箢箕都会一直存在于脑海之中,成为我人生中不懈奋进、改变命运的“参照物”,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永远珍藏。父母用箢箕挑出了一个奋发的人生和甜蜜的日子,我也要用箢箕的“余韵”创造一个幸福而丰盈的人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