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伴我快乐前行

程建明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为背景,以革命历史、革命传统与革命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它包含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程、革命精神、革命文化和革命传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和经验。我就是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红色文化不仅给我满满的正能量,还给我很多人生快乐。

从参加工作起,一直到退休后的6年,46年来,我访过不少名山大川,但访得最多且在脑海里能留下深深烙印的还是红色遗址遗迹。除遍访本市、本省的红色遗址遗迹,我还先后访过京、津、冀、湘、豫、皖、赣、鲁、贵、川等省市的一些红色遗址遗迹及纪念馆(园)、展览馆、博物馆。每当来到这些地方,徜徉在红色历史长河里,感观的穿透力、视觉的冲击力、思想的碰撞力都会在心灵深处产生交汇,使我受到震撼,得到洗礼。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厚重的历史文物,一份份宝贵的档案资料,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幕幕令人动容的瞬间,一篇篇准确记述革命英烈的诗文,一场场生动的讲解,总是令我热血沸腾,倍受教育和鼓舞。

在探访红色遗址遗迹时,我习惯带上一个小本子,记下重要史料,返回后有感而发,趁兴写下一篇篇诗文。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所在的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举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大家到黄州遗爱湖美术馆参观相关展览。我边看展览边想:当年红军长征走完11个省、行程2.5万里,经受了难以想象的饥饿、严寒、伤痛等生存极限的考验,为的不就是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吗?墨香把我带到了血雨腥风的岁月,我与先烈名士对话,重温他们的信仰、品德和操守。回家后,我趁着灵感,连夜记下自己激动的心情——《遨游墨海》。这篇文章不仅被单位“两学一做”办公室编印成简报,发给党员干部学习,还刊发在《黄冈日报》头版头条。

2021年初,黄州区委宣传部、文旅局、文联和老区建设促进会,为向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献礼,拟编辑出版《黄州英雄》一书,组织作家、文史专家,撰写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等10位黄州籍英雄人物的事迹。我是陈策楼镇人,于是我接受撰写陈潭秋事迹的任务。我三上陈策楼,查阅史料,阅读了《回忆陈潭秋》等8本书,还采访了陈潭秋的侄孙陈裕明,挖掘陈潭秋烈士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经过3个月的紧张准备,我完成了3.5万余字的《陈潭秋:伟大中共创始人》初稿。我将此文电子版发给10多位文友,征求意见,根据他们的意见,我又作了10多次修改,后经专家评审顺利通过。《黄州英雄》一书,成为“黄州区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一部好教材。”

如何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让人更好地接受、传扬,真正发挥好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这是我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2022年5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组织党员到团风县杜皮乡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我用陈潭秋的3个小故事,为参加活动的党员讲了一堂微党课。7月13日,应团风县上巴河镇党委邀请,我又为镇干部、镇直机关负责人和各村党支部书记,宣讲陈潭秋的英雄事迹。

2022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决定编纂《黄冈市人民代表大会志》,我参与并担任副总纂。期间,总纂、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市红色文化(新四军)研究会会长王楚平极力引荐我加入市红色文化(新四军)研究会。我欣然答应。2023年4月13日,在市红色文化研究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全体(扩大)会上,我荣任顾问。

加入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后,我参加了研究会组织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2023年8 月17日至22日,我们一行11人,到安徽省岳西县鹞落坪闲云山庄,采取个别阅读和集体审读《黄冈革命历史图志(1921-1949)(第五稿)》。在这次活动中,我开阔了视野,也结识了一批新朋友,更学到了一些新知识。

2023年9月,黄州区老区建设促进会,与区委宣传部、教育局联合发文,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五红(读红书、访红址、写红文、讲红课、办红赛)学讲’”活动。根据活动安排,我又两次受邀分别到黄州文昌学校和黄冈思源学校陶店学校,为师生讲述陈潭秋烈士的故事。

感恩红色文化,伴我人生快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