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朱东方 杨蔓
古色古香的诊室、图文并茂的中医药知识宣传栏……7月25日,走进黄州区赤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一股浓郁的中药味扑鼻而来。诊室里,医生正在给居民做针灸、按摩等理疗服务。
近年来,黄州区以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为抓手,持续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打造出了一批中医特色突出的国医堂、中医阁,让居民享受“一站式”“零距离”的中医药服务,满足多元化健康需求。
“家门口”的中医药服务
“从家里到这儿来只要十几分钟,这里治疗效果比较好,服务态度也蛮不错的。”正在黄州区赤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做理疗的吴细娥说。
据该中心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刘治强介绍,国医堂以中医中药为基础,开展针法、灸法、刮痧、推拿、拔罐、耳穴疗法等六类1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该中心不仅配备了多种中医治疗设备,而且刮痧、火罐,针灸推拿、艾灸中药熏药等也一应俱全。
黄州区禹王街道万福小区常住人口2000余人,在小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内,居民既能享受西医检查,又能感受到中医药理疗带来的便利,省时又省力。不仅如此,小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为有需求且出门不方便的居民提供上门服务。
“这里一下楼就到了,‘医院’搬到家门口,对我们而言是非常方便的。”万福小区居民徐今明说。
截至目前,黄州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乡镇卫生院均已建成国医堂,101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建成中医阁42家。在城区各大型小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内,开设52家“健康驿站”,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每周固定两天,为周边居民提供艾灸服务体验等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治未病、诊慢病、医小病、防大病。
诊疗服务提档升级
“八点开门,诊室里基本上都是人,高峰的时候能达到一百余人,平均每天有六七十人来接受诊疗。”黄州区赤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室康复技师宋秋月介绍。
让百姓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从“方便看中医”到“看上好中医”,从“有”到“优”,意味着基层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的提档升级。
在黄州区禹王街道万福小区卫生服务站的公示栏上,从周一到周五,均安排有坐诊专家,通过专家下沉、关口前移的方式为群众提供更好的中医诊疗服务。
而根据相关建设要求,国医堂内必须有中医类别医师坐诊,设有中药房及煎药室、配备中药饮片调剂人员及中药室煎药人员,配备的中医诊疗及康复设备不少于10种,能为辖区内居民提供中医药饮片服务及6类10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可以定期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为老年人及儿童规范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今年,黄州区计划建成3家示范中医馆(国医堂),10家示范中医阁,在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外,还常规开展针灸、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等中医药适宜技术,让群众享有更好的中医药体验。
助推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
“通过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赢得了周围广大病患的认可,对我们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以及发扬光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刘治强说。
今年以来,黄州区卫健部门开展了20余场次中医药文化“六进”以及多场“中医集市”大型中医药服务活动。
“还要继续摸索,尽量发挥国家医学宝库的作用。”从医50余年的黄州区堵城镇龙王村卫生室医生刘志清谈到中医传承,满怀信心与期待。
为了让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黄州区卫健部门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开展“艾灸师”艾灸技能培训班,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不断激发释放中医药在基层服务中的强大活力,让更多的群众从中受益。
“中医的传承和发扬,需要我们卫健部门和各医院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社会各部门发挥优势、加强协作、形成合力。”黄州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