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詹媛淇 田志松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
6月4日上午,市生态环境局举行2024年六五环境日现场宣传活动,市生态环境局蕲春县分局宣教负责人詹钧名荣获“黄冈市最美基层环保人”称号。
近年来,詹钧名在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保护环境资源面前,勇于担当,做一名忠实的记录者、宣传者。
据了解,詹钧名热爱环保宣传工作,这个还得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说起。詹钧名1994年调到《蕲春报》社工作,任专刊部主任,他在《蕲春报》主持创办“人与环境”专栏,以党报为媒,为环保宣传发声。2004年《蕲春报》停刊后,詹钧名主动要求调到县环保局去工作。
自2004年调到蕲春县环保局后,詹钧名一直战斗在该县生态环境宣传一线,为环境保护工作强活力、鼓干劲、增色彩、发心声。上与中央、省、市、县主流媒体联系,报道蕲春县生态环境工作,下到企业、学校、乡村,送环保知识、法律法规,较好地推进基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为天蓝、地绿、水净,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工作摇旗呐喊,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成为人们自觉行为。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宣传工作,离不开党组织的领导、政府的支持。他积极与当地宣传部门沟通联系,做好意识形态、网络评议、文明创建等工作,完成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及各项任务。
紧盯任务,做实宣传。积极主动,与上级新闻媒体交朋友,勤联系,善沟通。2023年,在《中国环境报》发表新闻稿件13篇、评论2篇,在“学习强国”发表新闻稿件6篇,在新华网发表新闻稿件1篇,在《中国农视网·三农头条》客户端发表新闻稿件16篇,在《中国市县领导决策》发表新闻稿件16篇,在《湖北日报》客户端发表新闻稿件48篇,在《农村新报》发表新闻稿件1篇,在《黄冈日报》发表新闻稿件24篇,完成黄冈电视台媒眼看生态专题片摄播任务。在《黄冈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蕲春县赤龙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并在2023年度市局宣传考核中排名第一。
为环境保护助力,为生态建设呐喊。詹钧名经常深入学校、社区和企业,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环境保护知识、法律法规,把环保知识、法律法规送到千家万户,并在国家、省、市各类媒体宣传报道。在他的指导下,创建国家级生态绿色学校1所(全市2所),省级绿色学校5所,市级绿色学校12所,创建市级绿色社区4家。
紧扣中心,做实工作。抓住环保重大节日,扎实开展环保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他每年利用6·5世界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环保公众开放日、节能宣传周等重大环保节日,组织开展送环保法律法规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等,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把环保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把群众的环保知情权还给群众。
詹钧名在担任生态环境部17轮蓝天保卫战8组组长前几天,他在医院做了食管平滑肌瘤手术,医生在食管手术创口上,上了7个夹子,出院一周后,医生嘱咐半个月后才能正常进食。手术距离蓝天保卫战督查工作只有半个月时间,单位同事说刚做手术就去搞环保督察,就不怕影响到身体?老婆也说快过年了,人家都是从外面往家走,而你还往外地赶,又刚做手术还处在恢复阶段,在外地生活也是问题,而詹钧名没有犹豫,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蓝天保卫战环保督察之中。
詹钧名参加国家生态环境部蓝天保卫战环保督察5次,并得到相关领导好评;参加省生态环境厅督察1次。无论走到哪里,詹钧名就把环保宣传到哪里,做到督查、宣传两不误。期间,他写发新闻稿件10余篇、散文诗歌近10篇,留下珍贵美好的瞬间。
詹钧名患带状疱疹,住院10多天带药回家治疗。自新冠疫情发生后,他除了单位安排的值班外,还参加了单位去疫情重灾区刘河镇疫情防控及督查工作,一边搞疫情防控、采写新闻稿件,一边随身携带药物,带病带药到乡镇督查疫情防控,走在哪里药就在哪里吃。
他带头坚持绿色低碳出行,在城区或近距离,他都是以骑自行车为主,被市民朋友称之为地地道道的环保人。
詹钧名是一名县政协委员,他时时处处为保护生态环境、监察监管执法工作发声,宣传环保已经成为他工作与生活的全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詹钧名2019年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先进个人”、2021年被授予“蕲春县最美科技工作者”,曾获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先进个人3次,连续3年获考核优秀等次,获黄冈市委组织部宣传调研先进个人,多次获评市生态环境局先进个人,2023年被评为蕲春县优秀政协委员,多次被《人民日报》《湖北日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黄冈日报》等新闻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2021年在《人民日报》人民周刊全国党政干部创新论坛征文中获评二等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