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实干,写好教联体建设下半篇文章

蕲春县思源实验学校党委书记 丁自强

融合型教联体改革后,蕲春县思源实验学校辖“一校五区”,即漕河、何大垸、八里湖、赤东和南征五大校区,共有学生6985人,教师365人。可喜的是,学校各项工作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局面。

在黄冈市思源联盟组织举办的“学校治理现代化与校园文化建设”专题研讨会和黄冈市中小学教联体教学骨干培训班(第一期)结业典礼上,我校作经验分享,在黄冈市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培训会上,我校作典型交流,各级主流媒体深度聚焦我校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优质均衡的“思源经验”备受关注。

一、学习为先,科学谋篇布局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各级关于教联体改革的文件、讲话和培训精神,转化为“一二三四五六”的行动指南:确立一所学校的核心观念,促进教育行政向学校转变、单一学校向共同体发展的两个转变,坚持目标、问题、结果三大导向,抓住机构、人事、模式、数字四个关键抓手,重塑组织架构、德育教育、学科建设、课堂教学、效能评价五大格局,避免任务轻视、一概而论、机械实施、资源浪费、内部循环和形式主义的六大误区。

从改革之初就设定了“城乡一体、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总目标,明确了“固根基、锻长板、补短板、求突破、走前列”的总要求,以“横向贯通、纵向融通、互联互通”的路径,注重“搭框架、理思路、开药方、给位置”,合理配置九年一贯制学校资源,落实“七个一体化”和“十七个统一”,全面推进“一校五区”一至九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构建“品牌+典范”型省级示范性教联体。

二、团结为本,力求同频共振

随着教联体改革的深化和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书记与校长的协同合作至关重要。

按照校长负责制的总体思想,我校明确了书记全面负责党组织工作,校长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独立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坚决摒弃“书记包办一切”的误区,明确书记与校长是各自领域的负责人,分工不同但目标一致。校长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也保持必要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作为党委书记,我始终心怀“校之大者”,积极探索并推行“统揽不独揽、果断不武断、团结不结团、信任不放任”的管理原则,以党性凝聚团队,化解矛盾。

坚持书记、校长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提出班子成员共事的“凡事五原则”和“七不准则”,即:强调工作导向,注重协商沟通,维护团结大局,提倡真诚坦荡,反对猜忌算计;“七不准则”则为:职责上分工不分家,情感上融洽不隔阂,问题上齐抓不推诿,工作上补台不拆台,权力上负责不独揽,原则上坚持不违背,责任上承担不回避。

正是如此,思源的领导班子基本实现了步调一致、充满活力,学校也得以稳健前行。

三、落实为要,破题蹄疾步稳

“千招万招,不抓落实都是空招。”干任何工作,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下一步,我们将以“品牌+典范”融合型教联体建设为核心,强党建,育队伍,夯基础,提质量,塑形象,做好教联体建设的“下半篇文章”。

一是党建引领要深入细致。依托“清廉学校”和“思源砺行”等品牌,实施“三亮三抓”工程,将党建与教学主业深度结合,实现党建品牌从规划到实践,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五区协同要紧密无间。强化“三个委员会”职能,确保“七个一体化”和“十七个统一”落地实施,打破界限,真联真融,推动思源教联体建设由“物理反应”向“化学反应”转变。

三是资源整合要全面彻底。推动文化、活动、师资等资源共享,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强化薄弱学科、补充短缺学科教师队伍,共享管理经验和理念,实现优质师资和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互联互通。

四是品牌创建要精益求精。继续擦亮基层党建、清廉学校、校园足球、民族团结“四张名片”,真正把特色做成亮色,把品质做成品牌,谱写教育强县的“思源篇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