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新

余方冰

端午过后,老家红安就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叫吃新。

吃新又称过半年,出嫁的姑娘在这一天都要赶回娘家吃午饭,娘家大都会准备猪肉做菜,因过去条件有限,没有冰箱冷柜,所以大热天赶回去吃餐饭又俗称“赶臭肉”。

吃新就是吃一年新收获的食物,家家户户用入夏后收获的小麦磨成面粉,配以韭菜,和成面疙瘩,再一坨坨放入烧开的新鲜菜油锅中炸,捞起来就是鲜黄鲜黄、又泡又香的疙瘩粑。先敬祖人,然后才能开饭。女儿女婿外娚都来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啤酒,吃麦粑,有说有笑,喜形于色。

过去在农村,女儿出嫁后,什么时候回娘家是有讲究的,不是想什么时候回就回,一般只在大年初二回娘家拜年,再就是吃新、中秋节和父母生日,其他时间就在夫家好好过日子,开枝散叶,相夫教子。

吃新的日子,吃的是一年的初熟,吃的是新鲜。做父母的养女儿一场,长大了许配与人,另成新家,成了人家的人,从此聚少离多,想念甚浓。所以,有了新的收获,自然想女儿回来分享。做女儿的自春节回来拜过双亲大人,就回到夫家春耕夏种,蛙叫蝉鸣,一晃几个月就过去了,想到父母年纪大了,却还要在田间地头忙碌,身为女儿不能分担,不免日夜思念。于是就盼着吃新,日子一到,女儿一家一大早便启程往回赶。

记得有一年的吃新时节,母亲一大早就听到门前泡桐树上喜鹊喳喳叫,赶忙笑呵呵地吩咐我道:“快骑车去镇上割点肉,你姐今天要回来了!”姐比我大2岁,她出嫁时我在县城做临时工,她有一个孩子时,我在读大学,一年难得见几次面。姐像母亲一样,生在农村,嫁在农村,栽秧割谷,春种秋收,四季不闲。说起来,我们兄弟姊妹4人也只有姐最听父母话,22岁就早早地出嫁了。好在姐夫有手艺,人也勤快,生了3个孩子,一家人过得虽不富足但其乐融融。吃新节到了,知道姐要回来,我也专门提前从学校赶回来与姐团聚。等我从镇上割肉回来,姐一家已到了,几个月不见,感到常在田间地头做农活的姐又瘦了黑了一些,但眉宇间却从不流露怨气。我说:“姐,你别太劳累了。”姐说:“没事,姐很好。”她每次一回来就帮母亲忙前忙后,从不歇着。姐虽只初中毕业,但心灵手巧,会做缝纫,在省城的哥嫂一直想找机会把她介绍到城里,无奈父母总是希望儿女早成家,姐不想惹得父母不高兴,加上介绍认识的姐夫人也不错,姐就认命了,日子虽然平平淡淡,但也快快乐乐。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父母在时,姐还有个回来的地方,父母离世二三十年了,每到吃新时节,姐虽没有了“赶臭肉”的去处,但想必也会想起那些年回娘家吃新的情景吧。我想起来了,想起父母在世时的温馨和充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