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的铿锵玫瑰

本报通讯员 刘霞 熊德祥

麻城市城乡规划建设一线人员许玲俐,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规划师的责任和担当。

近年来,许玲俐作为麻城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奉献青春和才华,先后获得城市规划项目全国优胜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5项,完成规划设计项目60余项,成为红色土地上一朵盛开的玫瑰。

绝知此事要躬行

当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她没有选择大城市,而是揣着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的初心与使命,来到革命老区麻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麻城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业技术骨干,从大型规划方案研究到具体工程项目设计,从乡镇总体规划到村庄规划,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从国土空间规划到乡镇全域国土整治规划……无不浸润着她付出的汗水与心血。为了完成好规划设计方案,掌握好第一手资料,十四年间,她几乎走遍了城区的大街小巷,跑遍了麻城的山山水水。

2012年7月,她刚休完产假,就被安排主持编制夫子河镇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这是她第一次带领团队独立完成一项总体规划编制任务。那时她也才工作不久,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她带领团队跑现场、查资料,走访座谈、研究技术方案、汇报修改方案,忙忙碌碌、没日没夜地工作。农历腊月二十八,大家都在各自忙着,准备过年,她却整天伏案在电脑前,敲键盘、点鼠标,原本白皙的手长满冻疮、红肿溃烂……

“做规划是一门‘针线活’,密密缝、细细织,针针线线都饱蘸规划者的智慧、责任和深情。”也有人说,“规划工作者没有白天和黑夜,只有近期和远期。”参加工作以来,她先后主持编制完成该市16个乡镇中10多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菊花特色小镇、石文化小镇、火车北站站前广场改造等规划。

近年来,随着规划体系变革,她自觉做到与时俱进,围绕麻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城市重大项目选址研究论证、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研究、“多规合一”及城市更新系列专项规划编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细“治”入微显真情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为了做出好的乡村规划设计,她的身影经常出现在乡村田野里、山间小路上,聚焦基层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细“治”入微的服务提升基层规划的温度。

2019年,黄土岗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洪家河片区启动申报,当时,申报单位要求1个月内拿出报批的规划成果,但规划区域涉及张家墩村、洪家河村、伍家河村、刘家岩村、土城村等5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100多个自然村湾。范围面积大、调研任务重、时间紧、规划成果要求高。

村湾比较多,现场踏勘工作量大。为确保项目建设能够落地,她和同事细细踏勘每个现场,与当地村民座谈交流,哪些村湾交通不便需要拓宽道路、哪些地方需要宅基地复垦、哪些村要新规划产业发展用地等等,她都要拿着图纸或是打开电脑在现场一一反复对照,看是否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有没有违背生态保护红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等刚性管控要求,交通方便的地方她们坐车,交通不便就步行,中午累了就在村部会议室找几把椅子拼着躺一会。正值酷暑,她每天汗流浃背,人也晒得黝黑。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个月没日没夜的设计,最终顺利完成规划编制任务,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的成功申报提供了有力保障。

看到“菊韵张家墩、幸福共同体”整治项目成功打造;菊花产业服务中心、菊花展览馆等项目审批通过、落地建设;村庄田野里小路旁朵朵菊花含苞待放,香气阵阵;新整治的村庄沥青路面崭新黑亮、活动广场设施齐全、民居院落整齐有序……一片生机勃勃,作为村庄蓝图的绘制者,她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欣慰。

黄土岗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试点成功后,2022年,麻城市政府又启动福田河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的申报,按照上级要求,她又在极短的时间内主持编制福田河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区涉及6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

不负韶华谱新篇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对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多规合一”的新要求,作为设计院技术团队的“领头雁”,在无经验可借鉴、无标准可遵循的情况下,她摸着石头过河,创新探索村庄规划的编制方法,牵头组织完成20多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2019年7月,《孝感乡社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的任务是她接到的第一个“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任务,凭着一股不认输的韧劲和对城乡规划工作的热爱,积极主动上网查资料、学习政策、报培训班,边学边实践,最终啃下这块“硬骨头”,顺利完成这项创新性的工作任务。

近几年,她利用业余时间深入街道乡村,聆听群众诉求,发挥自身优势,参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土地管理法、水源地保护、环境保护现状等专题调研,并积极撰写调研报告,在市人大常委会上积极建言。

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她始终在规划设计领域内发挥所长,不负韶华,砥砺前行,不断描绘更加美好的城乡画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