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县工程看黄冈 奋进2023】英山县:精准施策健全基层养老服务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养老服务?近年来,英山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精准施策,顺势而为,把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从“新业态”转变为“兴业态”,创新完善以“五老五养”为框架的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添彩“银发族”最美夕阳红。

建体系:三级网络到边角

老有所养,全民关注。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英山县常住人口31.02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75722人,人口老龄化率达24.4%。兜底特困供养对象近6000人,在常住人口中占比近2%,位居全省之首。

养老城市、“慢生活”的背后,是“人口中度老龄化”。加上兜底基数大、“空巢”老人多、乡村“空心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2021年10月,英山县召开第十五次党代会,清晰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的美好愿景,明确提出要“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养老服务多元化供给”。

“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省委实施‘强县工程’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初心使命的宗旨。”英山县委书记郑光文说。

锚定发展方向,健全体系网络,持续实施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英山县高规格成立县级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把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机构设立许可、服务设施建设、产业税费减免、供养标准城乡一体化改革等方面出台“一揽子”优惠政策,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养老事业发展格局。

英山建成县、乡、村(社区)三级全覆盖,机构、居家、社会相互补充的“1+12+15+127+N”养老服务大网络。在县级层面,建好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加强对县域内养老服务机构指导、服务、监督;乡镇层面,建好12个福利院和16个养老服务综合体,在满足辖区内兜底对象集中供养需求基础上,提供社会代养服务;村级层面,建好127个村(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为空巢、独居老人提供身边服务;社会层面,制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激励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已引进15家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进入英山养老市场,最终将达到N个,以满足不同需求的老人入住。

目前,全县养老床位达到3377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数合计2146张,护理型床位1786张,占比达到83.2%,城乡一体实现冬暖工程、老年食堂到位达标。此外,英山每年还对100户以上的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积极推进“12349”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链接加盟服务商10余个,为居家老人提供“点单式”“一键呼叫”等个性化便捷服务。

强支撑:四轮驱动齐发力

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

英山生态环境优良,是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发展养老康养产业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我们约上好友组团过来洗肺森呼吸,早上晨练八段锦,白天体验大别山农耕文化,晚上一起开篝火晚会,回到四合院还有药材泡脚,吃得好、玩得好、睡得好,来了真的舍不得走。”去年7月20日,在英山县神峰山庄森林海康养小镇,67岁的武汉游客田玉兰笑眯眯地说,这里吃的是绿色食品,呼吸的是好空气,每天费用只要100多元,她和老伴已经来了十几次。

依托资源优势,英山积极打造华中文旅康养核心区。森林康养、避暑康养、温泉康养、中医康养等一批新业态犹如雨后春笋,桃花溪小镇、四季花海、神峰山庄等一批康养项目落地建成,武汉、黄石、鄂州、合肥等周边地市游客纷至沓来。

坚持“政府+市场+生态+品牌”四轮驱动、四向发力,夯实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基础。围绕“能住、愿住、好住”三个目标,英山健全养老机构管理制度22项,完善农村福利院院长法人登记、农村福利院责任目标管理等系列考评机制,常态化开展养老服务管理护理人员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

在全省率先成立国有养老运营平台“英山县森呼吸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对全县养老机构进行市场化运营。引入11家市场主体,以“公建民营、服务外包”方式,对全县11所乡镇福利院实行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运营。引入2家国内知名专业养老服务企业,提供分散特困老人居家基本养老服务和社区居家服务。通过区域化调整,利用闲置养老资产与神峰山庄合作,开展旅居养老服务。

孔家坊乡农村福利院院长邹倩扎根基层28年,悉心照料孤残老人。去年,她光荣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该福利院被授予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一批扶老助老文明志愿“红马甲”活跃城乡。

优服务:“五养模式”兴业态

走进英山县特殊关爱医养中心,室外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医养楼里,康复设施一应俱全。紧挨着医养楼的院民楼向阳通风,楼道里配备监控、防滑垫、扶手、无障碍设施,每个老人房间内都装有数字电视、卫生间、淋浴、应急等设备。

“这里既是特殊关爱医养中心,也是石头咀镇中心卫生院河西分院和石头咀镇农村福利院,配备有常驻医护人员。院内集医疗机构治病、养老机构护理、医保机构治疗费用报销高效结合于一体,医生、护士、护理人员实现无缝对接。”该院院长张海燕介绍,院民在医院结束治疗后先在医养楼理疗,再转入院民楼继续康复直至痊愈。常见的小病小痛在院内就能得到专业治疗。

英山县特殊关爱医养中心依托石头咀镇农村福利院现有空余床位建立,主要为农村福利院集中供养人员及分散供养特困对象提供医疗康养服务,辐射英山西河沿线4乡镇农村福利院集中供养、特困供养、分散供养等三类对象近2000人。

“根据老人的不同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我们把服务对象分为五类,因类施策,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英山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林梅香说。

对于无赡养人、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的农村特困供养对象等“三无老人”,倡导幸福养。将老人接进农村福利院,通过舒适的居住环境、贴心的关怀服务、温馨的院内活动,让福利院老人体会“大家庭”的温暖。

对于“失能老人”,提出精心养。建成全县特困供养失能养护中心,把有集中供养意愿的失能、失智特困对象进行集中养护,提供生活照护、营养配餐、护理康复、精神慰藉、文娱活动、临终关怀等全方位的分级照护服务。

对于“慢病老人”,倡导健康养。整合养老、医疗两方资源,开展医养融合试点,推行“零距离就医、微负担养老、专业化康复、全程化护理、人性化关怀”五位一体的医养模式。

对于留守在家的“空巢老人”,多方发力协力养。配备公益性岗位对“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和成本价午餐,建立留守老人党员干部包保帮扶责任制,定期开展上门巡访、关爱服务、心理慰藉等活动,积极发展协会、群团、社工、邻里参与助老工作。

还有一批身体康健、精神矍铄的“活力老人”,倡导生态养。开展老年人“畅游英山”活动,引导社会资本建设避暑休闲度假康养中心,将县域旅游发展和养老服务有机融合,面向社会提供候鸟式、旅游观光式养老服务。

(组稿:记者吴娅婷 通讯员吴滕钰 段新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