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县工程看黄冈 奋进2023】 黄冈市区: “三城”蓄势腾飞 主城加快崛起 (上)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精深文脉和精美画卷。

在黄冈市区,伴随着强县工程深入推进,多彩的城市画卷正徐徐铺展:

城中有一张靓丽名片——遗爱湖公园;

向南,正在规划建设鄂黄长江大桥桥头片区,以黄冈第二中学开工为标志,文旅城破题开篇,这里将打造成黄鄂百万人口城市新中心;

向北,东坡赤壁历史文化区保护与更新提升项目已启动;

向东,临空经济区正敞开怀抱,花湖机场“城市货站”入驻,空港城加快建设;

向西,与东湖高新区共建“光谷第九园”加快产业同链、科技同创,科技城初具雏形……

“三城”并进,全面铺开,市区面貌日新月异,城市能级不断提升,主城崛起蓄能成势,磅礴进发。

“三城”布局集中 打造主城新中心

摊开地图,黄冈全域10个县市区如一柄打开的折扇,市区所在地黄州位于扇柄之上。

从市域角度讲,黄冈是版图大市、人口大市;但从主城区角度看,市区首位度低、城市能级小、对全市辐射带动能力有限。

头雁善引领,雁阵能齐飞。市委市政府为主城崛起接续奋战。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提升主城区辐射带动功能。发挥主城区地处武鄂黄黄核心功能区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打开通道连接枢纽,依托枢纽提升功能,围绕功能聚集产业,加快建设科技城、文旅城、空港城,打造全市人流物流集散地和农特产品“出海口”,建设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这是跳出黄冈、着眼湖北、站位全国看市区的深入研判——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

这是对标对表、抢抓战略机遇、坚定发展自信的深刻自警——

黄冈主城区紧邻大武汉、依傍大长江、连接大机场,是武鄂黄黄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等省级战略的实施,为市区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这是立足实情、准确认知、发挥比较优势的深远谋划——

依托黄冈长江大桥和鄂黄第三过江通道,对接武汉新城,打造科技城,构建光谷科创大走廊重要节点。

依托鄂黄长江大桥和鄂黄第三过江通道,连接周边城市和全国市场,打造文旅名城,形成武汉城市圈旅游集散中心。

依托鄂黄长江大桥和燕矶长江大桥,连接花湖机场货运枢纽,打造空港城,形成中部地区空港供应链中心。

以此“三城”布局为构架,主城区东边是飞向飞机场的通道,燕矶长江大桥建成后,从鄂州花湖机场到黄冈市区仅需15分钟;主城区西边是与武汉同城化、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性道路,鄂黄第三过江通道,直接连通武汉东湖高新区产业最聚集的主轴——高新大道。

这两个通道一打通,市区将成为“人-产-城”相结合的宜居之地、产业高地、城市新地, 鄂黄长江大桥桥头片区的黄鄂百万人口城市新中心也指日可待。

至此,“三城”布局的宏伟蓝图已经铺就,黄冈主城新价值中心在聚光灯下逐渐清晰。

“三生”功能集成 锻造主城新能级

建设科技城、文旅城、空港城,打开通道连接枢纽,打造辐射引领全局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近日印发的《黄冈市加快推动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制定21个重点任务清单,重点剑指“三城”建设。

市区“三城”建设的核心是发挥外引内联作用。对内通过供应链管理、游客集散中心等平台,把黄冈的好物产、好文化送出去;对外通过联接光谷、花湖机场等,把新兴产业和资源要素引进来,培育新经济。

推进都市圈一体化“硬联通”,何其果敢——

鄂黄长江大桥免费通行一年多,415万台车辆受益,过桥入黄的一类客车增长38%;

武鄂黄黄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第一阶段启动;黄冈西站改扩建基本完工,近日将开通运营;

加快建设武鄂黄黄快速路“横一”支线鄂黄第三过江通道、“纵三线”燕矶长江大桥及接线,实现中心城区与武汉新城、花湖机场快速直达;

正在努力将黄冈市区打造成“内外畅达、一体融合、集散有序、经济高效”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链接“中三角”和长江经济带服务全国、通达全球的服务网络。

“三生相融”提升城市承载,何其壮阔——

在生产方面,重点提升产业园区承载力。市区一体,聚焦园区基础设施短板,启动项目48个,完成投资14.07亿元。对黄冈产业园11条主次干道进行黑化绿化亮化;高标准建设黄冈化工园,智慧园区平台、危化品专用停车场等投入使用;黄冈高新区成功创建成为省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园区、省级数字经济标杆园区。

在生活方面,重点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以完整社区共同缔造为抓手,实施“四区联动”城市更新,208个小区(片区)微改造项目全部完成,建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从健全教育医疗养老体系,到落实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推进就业服务扩容提质等,市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在生态方面,以流域综合治理思维推进水系联通。投资7.78亿元的黄冈遗爱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完成巴河-白潭湖水系连通工程一二期;用共同缔造理念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城市功能的完善,带来城市能级的蝶变。湖北省内河绿色智能船舶试点示范推进会、黄冈市首届名特优品展销会等一大批国家和省市级活动在黄冈市区举行,进一步扩大黄冈影响。

引导人口聚集 塑造主城新魅力

1月6日,黄冈中学教育集团在空港供应链大厦揭牌。

至此,市级组建了教育、医疗、文旅、供销等4个集团国有平台,对内整合资源,对外开放合作,实现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重塑主城新魅力。

据介绍,黄冈中学教育集团,将整体推进黄冈第二中学教育园区办学、对外合作办学、打造特色研学营地与教师培训中心、打造黄冈特色教辅品牌等四个板块业务。重点整合各县市区教育资源、研学资源和美丽乡村资源,运营精品研学线路;建设涵盖培训、教辅研发、出版、印刷、运营为一体的教辅资料供应链。

以需定供出台支持政策,黄冈市区突出教育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优势,吸引武鄂黄黄等周边地区人口聚集。

主城崛起,是全方位的崛起,需要不断增强制度供给,强化要素保障,做优软环境,塑造主城首位度。

针对园区小散乱问题,以黄冈高新区为主体,整合黄冈产业园、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南湖工业园、火车站经济开发区等5个园区,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2023年新签约项目54个,协议投资额310多亿元,其中100亿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

在服务大别山内陆开放方面,强化空港供应链对大别山优质农产品的整合功能,引入全国头部药材交易企业与黄冈国投联手,运用“互联网+仓储物流+质量检测+金融服务+产业配套”全新商业模式,首期对蕲艾、苍术、天麻、福白菊进行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的全产业链整合,建设区域性中药材供应链管理中心。

2023年,市区新开行黄州至寿光纸浆专列、新开辟“宁波-黄冈”等江海直达航线。多式联运体系基本成型,公共服务配套基本完善,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市区大力推行“跨域通办”、“1+N”一站式注销服务、实行数电发票“全链通”等,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2023年,市区精准引育技能人才1500余名、新增城镇就业8000余人。

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伴随空间布局、产业协同、城市建设、政务服务等方面一体化加速推进,“三城”建设支撑主城崛起从纸上落到地上,主城多彩画卷,指日可待。

(组稿:记者沈红星;摄影:记者余涛 周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