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亲

岁月的长河,将母亲的形象流淌成一首永恒的旋律,悠扬而深情。像一幅细腻的画卷,定格在我们后辈子孙心里。

儿时,同大多数家庭一样,我们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但一生勤俭的母亲,总能把那些支离破碎的日子精心打扮,既让我们在快乐幸福中长大成人,也让我们在是非曲直中感悟人生真谛。

母亲育有我们兄妹三人,现均已成家立业,生活过得充实而又富足。但是,我们长大了,她却慢慢变老了,牙齿开始松动脱落,白发已经浸染双鬓,皱纹也开始在脸上堆积。

不变的是母亲的节俭。尽管我们兄妹已经给够了她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在平常日子里,母亲依然勤扒苦做,那些被我们视为毫无用处的破旧物件,她照样敝帚自珍,一样都舍不得丢弃。

母亲最怕资源浪费,看到废旧物品就随手捡拾回来。家中以及父亲的照相馆里到处都堆放着母亲捡来的塑料瓶和纸壳。爱人和弟媳有些看不过眼,每次回来,总是将它们统统扔掉,但母亲又默默地一一捡回。扔了捡,捡了扔,婆媳间进行着一场无声的拉锯战,我们夹在中间也难断她们的对错输赢。

勤俭持家是母亲与生俱来的美德,无论是家里,还是父亲的照相馆里,都散放、圈养着不少鸡仔,为的是让那些残羹剩饭不要浪费,母亲就在鸡生蛋、蛋孵鸡、一地鸡毛的日子里感受着生活的无穷乐趣。

母亲从不奢靡招摇。我们劝她吃好喝好穿好。但她却说,有吃有喝就够了,过日子越是简单朴素就越好。那年,我们花了两万多元给她买了一件貂皮大衣,看得出,她其实也是非常喜欢的,对着镜子反复试穿,穿上脱下,脱下穿上,只让那件貂皮大衣,在家中在夜里陪伴自己。我们迷惑不解,问她为什么在外不穿?她说,儿啊,不能因为一时富有而忘乎所以啊。

母亲坚信“富不过三代”的古训。因此,我们给她的钱,她总是小心翼翼地存起来,全都留给了子孙后辈。

受她的影响,我们都学会了节俭,尤其是她的宝贝孙子,出国留学,生活自理、自律,还常常对着镜子自己修剪头发,为的是节约生活中的一分一厘。

有钱,从不挥霍。母亲对自己抠抠搜搜,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然而,对待他人,她却慷慨大方,从不吝啬。从我们这儿得到的所有东西,包括她捡来的那些废旧物品和兑换的零钱,她总会毫不犹豫地分享给街坊邻里,遇到人家困难,更是慷慨解囊,尽力接济。

为了不让父母过于辛苦和劳累,这些年,我们坚决不要他们种田种地。但母亲仍然坚持种着一大块菜园,一年四季品种丰富,青翠欲滴。每逢时令蔬菜瓜果出园,她就要分给乡亲们品尝,有人家急需,还可自由前往摘取。

行一善,并非难事,一生善,实属不易。母亲就是这样,以她大半辈子的善良节俭,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街坊邻里无不夸赞她的人品,亲朋好友更是称道母亲仁义。回首往事,父亲也忍不住赋诗赞曰:

采薪种地承风雨,奉老持家历苦辛。

盛世晚晴儿有孝,鲜花一束洗风尘。

(文/闻彬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