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鲁娜 通讯员 张浪 刘蕾
金秋九月,我市迎来开学季。孩子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校园,也相互交流着各自的暑期生活:“我学会皮影戏了,可有意思了”“我会做不同的手工作品”“我会扎染”……这些知识和技巧的学习源自“暑假课堂”。
今年暑假,我市大力开设“暑假学堂”爱心托管班,结合少年儿童成长需求,精心设计特色课程,在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的同时,也缓解了不少家长的看护难问题。
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
“老师,快来看,我们这组做得可好了!”在蕲春县青石实验小学盖天校区“暑假学堂”,小朋友们得意洋洋地向张雨欣展示作品。
张雨欣是“暑假学堂”志愿者。课上,她向小朋友们讲述了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故事,耐心地教导他们用黏土捏出军帽、红星、腰带,让他们在学习红色文化的同时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
暑期,我市“暑假学堂”充分发掘本地红色资源,不仅在爱心托管班开展学唱红色歌曲、制作红色手工等,还邀请市老兵宣讲团、“五老”报告团成员走进“暑假学堂”,向孩子们宣讲革命故事,让少年儿童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传承红色基因。
7月20日,红安县青年之家旗舰店“暑假学堂”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走进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深入了解黄麻纪念园背后的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活动得到了家长赞扬:“从最初抱着陪伴孩子的心态参与,到后来自己也全身心地沉浸在红色教育的氛围中,我们的情感也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洗礼。看着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成长和变化,我们感到无比欣慰。”
创新教学课程,体验文化魅力
在团风县白鹤林社区的爱心托管班,武穴市岳飞武校教练张奇财一套岳家拳如行云流水,孩子们的眼神随着教练的手脚移动而不断移动。随着教练慢慢回收动作,双手作揖,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我市多地暑假学堂将非遗文化作为课程之一,播撒下一颗颗种子。
在麻城市盐田河镇三星村“暑假学堂”,黄冈师范学院志愿者吴琦开展黄梅戏特色课程教学。她以黄梅戏中著名的《女驸马》为例,让孩子们细致地感受黄梅戏的魅力,学会唱黄梅戏。
在武穴市余川镇砌石村“暑假学堂”,棕榈叶编织技艺传承人干渊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非遗编织课程,一片片棕榈叶经过编织变成了形态各异的小物品。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棕榈叶的编织技艺,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蕲春县向桥乡向桥中学“暑假学堂”,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志愿者段佳玥教孩子们如何扎染。从设计图案到细致绑扎,再到等待染料浸透,每一个环节大家都全神贯注、耐心操作。望着自己手中的扎染作品,孩子们高兴不已:“真好看。”
此外,李时珍、毕昇、李四光等诸多黄冈名人事迹也在“暑假学堂”上轮番展示,使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紧盯儿童安全,守护健康成长
暑假的时间长,孩子们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结合暑假安全形势,我市“暑假学堂”全面开展防溺水、防侵害、网络安全、食品安全、法治宣讲等各类安全自护教育,实现了安全教育100%全覆盖。
在罗田县凤山镇九方城小区“暑假学堂”,县红十字会志愿者通过知识讲座、情景演练、模拟互动等形式,为社区的孩子们及家长带来了一场场防溺水安全教育和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课。
红十字会志愿者黄昕畅说:“我们为小朋友们提供了实用又有趣的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帮助他们建立起安全意识,了解急救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社区居民对儿童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助力营造一个安全快乐的生长环境。”
除防溺水课程外,浠水、蕲春、武穴等地“暑假学堂”还邀请蓝天救援队、应急消防救援队、派出所、禁毒中心、检察院等单位专业人员到“暑假学堂”开展安全、法治课程。
英山县实验小学陶家河校区“暑假学堂”邀请派出所民警、应急消防救援队专业人士,共同开展以“警消携手,护航校园安全”为主题的课程,给小朋友普及火灾的严重危害以及面对火灾时正确的逃生自救方法,传授识别网络陷阱、保护个人信息等网络安全知识,使孩子们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此外,全市“暑假学堂”还组织孩子们在爱心托管班集中观看“心尖上的检察”暑期普法微课堂,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向孩子们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