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熊志霞
近两年来,罗田县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坚持试点先行,探索出了一套富有山区特色的生活污水处理和设施运行管理方式。到目前,天堂湖小流域内11个村共建设污水处理设施50座,实现了污水处理的全覆盖,生活污水治理率由2023年底27.27%提升至100%,天堂湖水库及9条支流的水质由3类提升至2类。
明确思路 分工治理
明确思路,大员上阵。天堂湖小流域综合治理涉及11个村,均明确了一名县领导挂帅,一个县直单位牵头,专职负责包保村的小流域治理工作。县委书记、县长到现场调研5次,研究解决了资金来源、治理方式和治理思路。
完善机制,协同治理。建立党委政府主导、强村公司建设管理、部门监管、村民参与的污水治理机制。县委、县政府全面主导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强村公司负责污水处理设施及公共管网建设,村民负责室内三级化粪池及支管网建设。
明确职责,通力协作。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负责技术指导,开展督办、监测、验收、考核、奖补等工作;县资规局负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村庄规划衔接,简化用地审批程序;县住建局负责将符合纳管条件的农村生活污水接入乡镇污水处理厂;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农村厕改工作;县广源集团负责千金街景区污水治理工作。九资河镇统筹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负责纳管模式村庄的主管网建设;村“两委”作为实施主体,负责筹资筹劳,统筹土建施工以及管网建设,明确维护人员引导村民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村民铺设室内污水收集管网,能人乡贤出资建设,共同缔造污水治理新路径。
因地制宜 分类施策
摸清底数,科学编制规划。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罗田县天堂湖小流域11个村45个垸落的排污现状进行深入调研摸底,摸清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组织召开研讨会6次,研究制定《罗田县天堂湖小流域(试点)农村生活污水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了《罗田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引》,为治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指导。
因地制宜,分类选用工艺。综合应用微动力污水处理、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小三格+环境管控以及纳入污水管网等4种治理模式,确保每个点位都能采用建设投资省、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的适用治理技术。针对景区和人口集中区,如官基坪村新农村、天堂湖村油面一条街、张家咀村方向垸、罗家畈村中心村,建设日处理30吨生活污水的光伏微动力污水处理站4座。针对人口相对集中的垸落,由于人口不一,建设的规模分别有5吨/天、10吨/天、15吨/天、20吨/天等,采用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模式,目前已建成46座。人工湿地的植物采用本地容易成活且根系发达的美人蕉。针对其他分散的或者偏远村,满足环境容量的前提下,采用小三格+环境管控的方式。针对距离九资河镇污水处理站较近的麒麟畈村和九资河村,在满足纳管的前提下,就近接入镇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共同缔造,全员参与建设。举办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大讲堂和天堂湖小流域治理生活污水治理专题辅导,组织11个村主职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以及九资河镇包保干部参加,使镇村知道谁来治、治什么、怎么治,达到什么效果。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同群众沟通,组织方案落地前的党员座谈会、乡贤能人座谈会,充分征求群众的诉求,确保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在建设阶段,由各村强村公司负责建设,自行购置设施设备,群众出力出工,职能部门最大程度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强化管理 高效运维
纳入财政预算,保障运维经费。为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人建、没人管”等问题,县政府将运维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24年,县政府预算200万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经费。
强化评估督办,确保治理效果。县生态环境分局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日处理能力100吨(约250户)以上的处理设施需按季度开展巡查和半年一次的出水水质监测。对日处理能力20吨(约50户)以上的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单位需对出水水质开展自行监测,生态环境部门每年抽取不低于20%的设施开展执法监测。对日处理能力20吨以下的设施,开展项目工程竣工验收监测。对监测不达标的限期督促整改,督促达到预期处理效果。
聘请专业团队,强化技术支撑。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第三方运维公司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运维,定期巡查并检修管网、接户井和设施以及附属设施运行情况,切实做好格栅池、调节池和污泥池清渣清淤,及时加强人工湿地翻新维护,保证所有设施均正常运行,管网完好,出水水质达到省定排放标准。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