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1125134203(1)
春到人间万物生,匆匆一年又清明;杜鹃啼血断人肠,跪拜故人泪满襟。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纪念祖先的节日。它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
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思仪式,为已逝的祖先和亲人庄重地送上自己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站在祖先和亲人的坟前,才逐渐明白,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灵魂又该在哪里安放?
在扫墓祭祖的同时,人们还可踏青郊游。在大自然中感受“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诗意禅境,聆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自然物语,领略“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的田园风光。从纷乱芜杂中抽身休憩,在自然中行走,于自然中体悟,既是对灵魂的涤荡,也是对精神的洗礼。“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今年清明节,在姑妈的提议下,我和家人在乡下堂兄家小住了3天。入夜,我独居二楼一间房,毫无睡意,思绪万千。这可是我眷恋的故乡,在这里我度过了苦涩而又快乐的少儿时光。我推开窗户,让外面的清新气息涌进室内。春天的夜晚,和风习习,带着田野特有的虫鸣和蛙声,夹杂着树叶摇曳的声响,分外悦耳。我仿佛听到了窗帘微微的耳语。村庄里,不时传来乡亲们那熟悉的乡音,还有狗有一声没一声地吠着,让乡村的夜晚难以宁静。这是夜的声音,大自然的音籁。虽是熄灯时刻,我依然伫立窗前,领受着这春夜温润的气息……
次日上午,我们踏上通往祖先、亲人安息的路程,沿途芳草萋萋,桃李盛开。熟稔的田畴和山水让人感到如此亲切。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可以唤醒我沉睡的记忆,扑面而来的油菜花香令人陶醉。所到之处,民风还是那样淳朴;所见之人,一如从前那样温厚善良。那些素未谋面的晚辈也会露出真诚、纯真的笑脸。
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难怪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
在祖坟山上祭拜完祖先后,我摆上鲜花,点燃香烛,虔诚地跪拜在细祖父易正东烈士的墓碑前,泪眼婆娑,哀思连绵。细爹年少时正直善良,血气方刚。目睹社会弊政,民不聊生,遂萌生社会变革之念,于1937年4月参加革命。他惜别有孕在身的妻子,毅然加入共产党领导的鄂东抗日独立游击第五大队,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五大队”组织干事。“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击日寇,在马鞍山伏击日寇,激战三昼夜,歼敌千余人。然而“五大队”的成长壮大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嫉恨,他们蓄意制造夏家山事件(亦称鄂东惨案),杀害中共党员和游击队员百余人,并搜查幸存人员。因不忍心乡亲们受到连累,藏身于新洲一位老乡家地窖里的易正东主动走了出来。国民党反动派威逼利诱,软硬兼施,逼他交代共产党组织和人员下落,他始终一言不发,视死如归,最终被敌人杀害。群众目睹惨状,无不掩面痛哭。
祭拜完祖先和烈士细爹,我们又来到了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叔叔、婶婶的墓前,哀思如潮,虔诚跪拜。83岁高龄的姑妈忍不住在祖父、祖母的坟前失声痛哭,我连忙搀扶起她,安慰道:“姑妈莫太悲伤,您已经做得很好了。”是的,人世间岂能事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
清明祭祖,年复一年。是缅怀,是追思,是感恩,是启迪,是思绪接千载,神游万仞,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涌动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延绵不断的源泉。
(文/易晓寒)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