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一中高二(14)班 夏小雯
方看夏太清,已觉秋淅瑟,置身其间,吹到了一片秋香,清辉如雪。拭去夏日的浮尘,我漫步于校园的秋日。
诗歌里的秋风,卷起书页翻作响,吹过残烛醉里摇,掠过离人相对望,最后停在了得意仰望的大诗人刘禹锡身边。“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萧条,秋空旷,但秋也高调激昂。人生不如意的阶段恰如凄凉的荒秋,身处其中,心情就只能是悲怆吗?生机萌动之春日固然可喜,但天高气清的深秋亦自有其独特之风情。
我恍然回神,暗自感叹故人之豪情,一日的疲倦懈怠、学习中的积怨不满,都随秋风而去。碧云荒野,败叶空阶,苍苔斜月,西风古道,这些都是悲。但是,悲,不是秋的主色调;愁,也不该在我心头。天之辽阔,地之广袤,寰宇尽收眼底,一曲秋词压在舌尖,跨越百年岁月,此时此刻,古与今共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我继续前行,校园的小道化为金色的溪流,踩在其上却是“啪啪”脆响。我黯然神伤,为落红惋惜之余,拾起一片秋叶。
诗歌里的秋叶,是枫树偷喝了天酒而被染红的,是如烟花般短暂而绚烂。“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落叶也曾如春花般繁华,却总有飘零湮灭的那一刻。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雝雝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却长相似。而秋叶存在的意义为何?龚自珍说,我们的岁月如秋叶一般,从嫩芽到茂盛,从枯叶到飘零,跨过风霜,淋过风雨,秋叶在落下的那一刹那完成了它的使命。
再细细观赏手中的红叶,细细的脉络如流水般静静地泻在墨红的宣纸上,枯落的皮囊如同朱笔绘就,一派国色天香。如果相遇是久别重逢,那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正如春花的盛开,总有秋叶的凋零。我为何还用心存念想,紧紧抓住过去不放?正如这落叶,轻轻一捏,便碎了,遗憾可惜的往事,也会如烟般消散。走到阳光里,阴霾散去,漫步秋日,看层林尽染,就知晓人间枯荣、起起落落,不以意志为移。所有逝去的,都会化作那未来的养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穿过林荫小道,走过校园的操场。远处层层高楼,万家灯火,似乎比那一轮秋月还要璀璨。
诗歌里的秋月,有另一个名字,叫思念。她是征人屐上薄霜,踏一踏便乡思随步声远去。“含愁对明月,明月空自圆。”在中秋之时,正是这轮月啊,它如此久长,又何似人生苦短,它如此圆满,又何堪离人四散?然而,总有人心存慰藉,总有人心怀感激。人世沧桑之际,万物易逝,幸有那轮皎洁如洗的月亮,她如此慈悲,将这每一个于悲秋中叹气的身影拥入怀抱。
望着天上与楼上的两盏灯,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想异乡的亲人了。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那苍茫的月色,把思念拉得那么长,但也安慰了多少孤寂的心啊。我多了丝喜悦与慰藉,少了些许愁苦。秋月,其阴晴圆缺,正似人悲欢离合;其共照四海,又可比心万里相同;其清晖皎皎,更可拟情真意切,漫洒不尽。故而虽阻隔千山,仍可共看明月,垂一腔热泪,寄一腔幽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余方展颜,步履轻捷,这与秋共行的归家之途也该落幕了。正如林语堂先生所感,秋的金黄浓郁,不是春的烂漫,不是夏的盛力,而是老迈的圆熟与慈和的智慧。它与岁月共舞,同时光长存,飘飘然飞入我的生活,钻进我的心中。此时的秋,不再单单是一个季节。古时的诗歌赋予它诗意,而它,赋予我诗意的生活。
且让我们吟一曲岁月如歌,携一缕诗意缱绻,迎来一场盛大的秋季。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