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付向阳
中国有几千年的茶树栽培和茶叶生产历史,培育了众多享誉世界的茶精品,英山茶同样兴于唐盛于宋,茶文化源远流长。
小小一片绿叶,寄托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承载着让绿叶“链”成“新质生产力”的光荣使命,实现了坚持生态优先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双向奔赴”。
英山县茶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英山的做法值得借鉴。英山现有茶园面积27.14万亩,产量2.95万吨。经过补链强链,英山云雾茶综合产值87.38亿元,品牌价值达34.79亿元,力争产值实现100亿元。
建体系,强支撑,以供应链思维提升产业链。英山守牢大别山生态屏障和白莲河重要水源地历史使命,规划推进从“良种”到“茶杯”的一整套发展体系,系列举措让茶企、茶农信心高涨,从选育地方性良种实行标准化生产种植,让优质基地上规模,到实施团体标准,对品控体系全过程实行质量溯源,开展产品认证,英山做实了配套支撑。率先成立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市县一体运行“英山云雾茶”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九龙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心,市场化运营茶叶博物馆、大别山生态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茶产业研究院等专业平台。构建完善天网、地网、商网、金网“四张网”,推动数据共享,实现产业升级。
激发城乡创业创新热情,着力深耕精深加工。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加工在城区,种植在乡村,增收在农户,培育龙头企业,培育电商销售,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业招商,建强专业园区,建设英山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别山出口绿茶产业园等,把突破性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作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种茶”成为“种风景”,品茶构建消费新场景,跑出三产融合“加速度”。已连续举办30届茶文化旅游节,通过探索“农业+”新业态,茶园变为公园,工业园变为观光园,昔日茶园已成绿色高效的生态展示基地,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加工园区也已成为旅游观光、网红打卡理想目的地。
不仅仅是茶叶,英山苍术、茯苓占全国销售市场份额分别达到60%和15%,中药材、蔬菜两大产业链也建链成势,三链同构共同推动“县域+文旅”深度融合,帮助全县50%以上的村实现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带动全县50%的农民增收。
英山的实践证明,优化发展方式,可以有效打通“两山”双向转化通道。一杯英山茶也正顺应产业发展大势,“出山入城”“出圈出彩”,驶入发展快车道,生态效应日益凸显,绘就了一幅“绿色发展最美画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