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县以教联体建设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让城乡学校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通讯员 胡胜林 孙海方 吴琛琛 陈雷

“教师交流工作做得扎实,从城区交流到乡村学校的教师,带动了乡村学校的发展,让乡村学校有了新变化……”3月26日,宜昌枝江市教育考察团到蕲春县思源实验学校漕河校区考察,枝江市团结路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校长杨新路对该县教联体工作给予肯定。

过去一年,蕲春县高位推进教联体改革,将168所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学校变成23个教联体,家门口的好学校逐渐增多。截至目前,良好的成效吸引了23个省市教育考察团到访取经。

教师交流——

激发办学新活力

教联体改革,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交流,这是教联体改革的必答题,也是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蕲春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华一语中的。

此轮改革中,该县义务教育阶段有500余名教师参与教联体交流轮岗,占全县教师总数10%。并且,建立了教师交流制度,实现教师交流常态化、制度化。

为使教师们安心交流,各教联体学校按不同校区到总校的距离发放交通补助,课时补贴、绩效奖励等也有相应保障。

蕲春县第三实验小学教师陈丽华交流到檀林镇麒麟校区,还将小孩带到附近幼儿园上学。学校还给她安排免费的教师周转房,方便她照顾孩子、料理家务。

教联体定期组织各校区开展联合教学研讨、交流培训等,促进城乡教师业务水平快速提升。因交流期间教学成绩突出,陈丽华年终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

“我的小孩以前在广东读书,现在听说家里搞教联体改革有半年了,城里老师来到家门口了,在老家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我就把小孩转回老家读书了。”檀林镇德元村村民毕团林不再为孩子读书发愁了。

信息赋能——

涵养办学新生态

教联体办学格局下,一校多区的管理,跨度最大的学校间有50余公里。校区与校区之间如何实现同步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关键。

去年以来,该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推动,全县先后投入800万元资金推进信息化建设。以蕲春县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第六实验小学等3个教联体为试点,迅速铺开。目前,数字学校平台、资源服务系统、混合式教学系统、网络教研系统、综合管理等五个系统全部上线并应用。

有了信息系统的支撑,教研活动深度开展,一校多区的管理工作更方便。

“以前,我们的教研活动主要是内部进行。如今,借助教联体信息化系统,随时可以和城区的教师碰撞思想、探讨教法,了解前沿的教育资讯和动态。”3月25日,参加蕲春县第三实验中学一校四区线上集体备课后,茅山校区教师徐健收获满满。

“现在,线上就能实时看到管窑校区师生日常情况,不用经常去现场督办了。”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徐正勇说。

随着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教联体各校区的教学教研和管理工作呈现齐头并进的态势,强校带弱校、大校带小校、城区带农村的效果初步显现。

考核评价——

激发办学新动能

教联体改革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2月2日,在蕲春县教育工作会上,潘华表示。

唯有强化考核评价,才能做好教联体建设的“后半篇”文章。

围绕这一思路,该局围绕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年级组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年度考核工作计划,出台系列文件,坚持周督查、月评价、季考核,督促学校之间真联真建、真融真合。

“年级主任负责制是如何落实的?目前内设机构有哪几个?如何实现对分校区的横向管理?”3月中旬,该县教育局督导专班到狮子实验小学开展常规检查时连发三问。

像这样的常规检查,学校的考评情况将纳入年终考核,每月开展一次督查检查。通过考核,加速打通教联体建设中的痛点和堵点。

“选优配强教联体书记、校长,做好教师交流、信息赋能等要素保障,让城乡学校齐头并进、实现优质均衡发展一定会实现。”潘华对教联体建设信心满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