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用好关键一招 | 让“边角地”变“希望田”


湖北省耕地面积7153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25.65%,针对田小块多、农户种植成本高、大型农机进田难等问题,湖北创新土地流转方式,蹚出了农村土地改革新路径。系列报道《用好关键一招》,今天关注“小田并大田”的湖北实践。

记者吴彤:“这里是荆门市沙洋县的毛李镇,早在10年前,当地就开始探索‘土地按户连片种植’,开创全国之先河。去年八月份,湖北在全省推行‘小田并大田’的试点,十年后的毛李镇现在的土地长啥样呢?我们来关注一下这场在田间发生的改革。”

7月,毛李镇双店村连片种植的200亩双季稻进入关键生长期,即将迎来今年的头茬丰收。赶在一轮暴雨前,村书记刘平喊来几位村民,抓紧时间清理田边的排水沟渠。

荆门沙洋县毛李镇双店村党支部书记刘平:“这又是个丰收年,长势很好,一株颗粒接近三四百颗,现在已经是成熟季节了,要疏通沟渠、免得内涝。”

眼前这片200亩的稻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已经看不到土地细碎化的痕迹。以前可不是这样,刘书记告诉记者,双店村的298户农户,过去,田块总数多达1921块。历经小并大、短变长、弯取直等化零为整的“变形记”后,村里的耕地块数变成了1084块,减少近一半。村民朱必汉家里的20亩田,由原来的25个分散的小田块变成了5个大田块,这大大提高了老朱的种粮积极性。

荆门沙洋县毛李镇双店村村民朱必汉:“我已经65岁了,如果不是‘小田并大田’,不是党的政策这么好,没有这个全机械化服务,我根本种不了。如果别人有流转的话,我还想流转田,我还可以种个五年、十年。”

集碎为整的土地改革,还为农民“解放”了双手。就拿双店村来说,农机合作社探索出“五统一分”的配套服务,让种田不再难,2023年,还为全村农户节省成本28万元。

荆门沙洋县毛李镇铁牛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万云东:“我们以前一天干不了多少面积的,但是现在‘按户连片’,特别是土地整改以后,工作效率高多了。我们统一购种、统一耕种、统一打药、统一收割、统一销售,可以让利给老百姓。”

荆门沙洋县农村经营管理局副局长李洪新:“我们去年是在双店村一个村做试点,我们今年已经在有条件的12个村做扩面试点,我们的目的是让愿意种地的农户有地种,不愿意种或者是没办法种地的农户,地有人种。”

探索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湖北涌现出一批基层首创经验。2014年,荆门沙洋县在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时,探索“土地按户连片耕种”,2015年在全县推行,首开全国先河,2016年、2017年连续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目前,沙洋县实现土地连片129.9万亩。荆州公安县探索形成的流转田、待转田、自种田的“三块田”模式,成为全国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薇薇:“从沙洋‘按户连片’到公安‘三块田’这些基层首创经验,到2023年全省开始试点的‘小田并大田’,是湖北作为粮食大省、农业大省,在操作办法层面的不断细化、实化,它体现了分类推进、分段推进的改革理念。”

“推进农村改革,必须保持历史耐心,看准了再推,条件不成熟的不要急于去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湖北的这场农田里的改革,没有一哄而上。2023年8月,《湖北省“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扩面推进“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今年,试点地区数量又从10个增加到25个,综合考虑地形地貌、灌溉条件、作物品种等因素,让条件成熟的地方先行先试。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一场场院落会、屋场会在村里开了起来。

宜昌当阳市庙前镇村民阮晓明:“征求了的,通过开湾子屋场会了解我们原来田里的情况,我们就说尽量地把小田变大田,把渠和路都修好。”

宜昌当阳勤俭家庭农场农场主陈平:“有提过意见,灌溉沟渠、土地的平整度都有讲过,都有听取意见,后续慢慢就改进了。”

走好群众路线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在当阳,试点村群众支持率达到98%以上,流转意愿率达87%以上。

宜昌当阳市农业部门工作人员陈兵:“我们不跟村、不跟镇、不跟组下硬性指标任务,不追求这个时间的进度。”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薇薇:“这项改革里的关键一招,我认为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强推、不冒进,‘小田并大田’不是齐步走,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就是农民有意愿、产业有基础、组织有力量,它是通过科学设计来稳慎推进的。”

记者吴彤:“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是让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这场湖北的农村土地改革,牢牢聚焦‘人’这个关键因素,把保障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这场改革里,我们感受到,方向对了,路就不远,目标也会越来越近。”

(长江云新闻记者 吴彤 林中杰 当阳台 方梓轩 李心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