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我们丨李昌国:退休党员自费开办博物馆 延续漳河精神

在荆门市漳河畔,有一家公益性质的民俗博物馆——漳河民俗博物馆,馆长是一位退休党员,新时代的我们,今天讲述他的故事。


漳河民俗博物馆馆长李昌国,今年66岁,是一位有38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的父辈曾参与漳河水库的建设工作,因此在他心里一直有个“漳河情结”,他希望将老一辈的奉献牺牲精神传承下去。加上他从小酷爱收藏,于是2020年,萌生了筹建民俗博物馆的念头。

荆门漳河民俗博物馆馆长李昌国:“收藏历史有30多年了,先后有收藏上万件的老物件,想办法建了一个漳河民俗博物馆。”

2022年5月,博物馆建成开馆。荆门市文旅局、交通部门以及漳河新区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对博物馆周边道路进行了扩建和修缮,同时还将博物馆划进漳河风景区的规划中。有了政府的支持,李昌国越发有了动力,开馆后,他仍在四处奔走,搜寻能代表漳河民俗的藏品,尽可能让博物馆容纳更多有意义的展品。将一件件珍贵的藏品收集回来后,李昌国再按照类别设计展区,并尽可能还原藏品原本的使用场景。经过几年的用心经营,目前博物馆已开设十六个展区,设有一个乡村老电影馆,藏品共有一万多件(套)。

荆门漳河民俗博物馆馆长李昌国:“这台织布机,在漳河上游南漳一个农村收藏回来的,织布机(主人)是一个老人,已经80多岁了,在(20世纪)80年代还在用这个织布机织布。在搬运过程中很艰难,因为那是个山路,基本上就靠步行的。我们把它从木板上抬下来,又用拖拉机运到村部,非常不容易。织布机它是我们漳河流域这一带纺织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最能体现我们漳河流域的民俗文化和织布的工艺。”

截至目前,博物馆不仅接待了2万多名游客前来参观,还举办了各类民俗活动30多场,促进了漳河地区的乡村文化振兴和旅游发展。但这几年的建设、运营几乎花光了李昌国毕生的积蓄,他通过借贷以及变卖家中的桂花树苗筹措资金,才能勉强维系博物馆正常运行。并且由于缺少专业的维护设备,藏品保存也成了一大困难。面对这两大难题,李昌国曾动摇过,也想过放弃,但当他看到父辈们建设漳河水库的照片和奖状时,还是咬牙坚持下来。

荆门漳河民俗博物馆馆长李昌国:“我这样打算的,把漳河民俗馆办成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基地,创立民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品牌。想设立漳河建设的纪念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长江云新闻记者 王飞 李成汉 毕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