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市政数局:聚力资源平台服务下沉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

2023年以来,麻城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聚焦群众办事堵点、难点问题,大力推进政务资源、平台、服务下沉,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群众办事更加高效、便捷。

坚持“三化”标准

推动资源统筹聚效

坚持强基固本,跨部门高效整合资源要素,突出以市带乡、以乡带村,不断完善市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让群众更快更好办成事。

标准化建设服务阵地。市级财政整合资金以奖代补支持全市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20个乡镇大厅全面实现硬件达标,以点带面推进全市452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完成标准化建设。

精细化推进事项下沉。明确镇村两级便民服务大厅职责,对省市发布事项和下沉事项“应领尽领”,各乡镇街道、功能区认领事项280项,承接省级下放事项31项。452个村(社区)认领事项42项,承接省级下放事项13项。组织各部门送课下乡开展业务培训,确保事项放权到位、进驻到位、办理到位,实现同一事项市乡村三级“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专业化打造便民队伍。明确市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场所负责人,整合部门网办员、基层网格员、镇村干部等人力资源,组建乡镇(街道)工程建设领域重点项目帮办代办队伍、部门帮办代办服务专员队伍,打造以金牌“店小二”为支撑的三级帮办代办员队伍,每年组织三级帮办代办员业务培训,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专业化帮办代办服务。同时建立覆盖市乡村三级的评价体系,差评整改率达到100%。

坚持“三度”导向

推动平台扩容增效

以提升功能集成度、办事便利度、群众满意度为导向,整合各类平台资源向基层倾斜,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群众更幸福。

聚焦集成度,建强实体平台。集成一网通办、一事联办等改革成果,全面推行“综窗”受理模式,实现公安、人社、医保、民政、税务、不动产登记等多部门事项综合平行受理,推动商事登记、工程建设综合服务、公共事务服务等领域一窗通办,实现了跨部门无差别综合受理,办理方式实现“多窗变一窗、专科变全科”。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除保留公安、市监等部门专窗外,其他部门事项均纳入综窗受理,综窗受理比例达到85%。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至少设立1个综合受理窗口,提升了村级服务水平。

聚焦便捷度,拓展网络平台。推动国省垂网办平台对接湖北省政务服务网,并实现部门专网向乡镇延伸,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强力推进各部门专网对接湖北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市乡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均达到90%。依托鄂汇办APP和湖北政务服务网开通相关服务专栏,实现1062个事项“武汉城市圈通办”、165个事项“跨省通办”。采购36台政务自助终端机,在全市所有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部分村(社区)安装,方便群众就近自助办理。

聚焦满意度,打造掌上平台。创新研发了麻城“码上办”便民服务平台,面向全市推广运用,梳理出44个高频事项让群众点单,建立“群众点单—后台派单—部门(乡镇)接单—群众评单”闭环服务模式,群众可以24小时扫码提交诉求,网办员上门提供帮代办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服务群众4.8万人次。“码上办”平台进驻商户二千四百多家,为特殊困难群体上门提供家电维修、开锁修锁等便民服务,真正实现足不出户解决群众的烦心事。

坚持“三办”融合

推动服务下沉提效

聚焦群众需求,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共同缔造等工作,常态化提供委托办、下沉办、上门办等服务,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事项下放委托办。对省、黄冈市基层延伸事项通过“委托授权、帮办代办、权限下放”已下放到位,群众在镇、村可以办理相关业务。对一些审批权限没有下放到镇村的民生事项,建立了镇村网办员帮代办机制,累计为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6万多人次。

部门联动下沉办。组织人社、医保、民政等部门与市场主体、群众、病患者面对面走访座谈,精准对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动服务机制,引导市级帮办代办员围绕残疾人服务、社保、医保等民生事项,开展下沉服务4万人次。

有呼必应上门办。梳理确定“群众有需求、村级难承接”的200个高频民生事项,并公布上门预约电话,民政、残联、人社等部门,上门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免费办理公交卡、残疾人证、养老资格认证等服务。围绕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组织涉企专班人员常态化上门服务对接,实现开发区重点企业走访全覆盖。今年以来,专班帮办代办工程建设项目相关证件149件,服务成效得到市场主体广泛好评。  


来源:黄冈党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