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才,鄂东为最”——数风流人物,还看黄冈!

黄冈自古文昌教盛,人才辈出这里是

名人之市、将帅之乡教育沃土、文学圣地从这里走出了众多杰出的人物

为黄冈乃至中国的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黄冈的名人文化吧!黄冈名人辈出,遍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其涉及领域之广、层次之高、贡献之巨、影响之大,在全国都极其罕见,故有“惟楚有材,鄂东为最”之说。

据《二十四史》、《湖北通志·人物志》、《中国近现代名人生平暨生卒年录》等文献记载:黄冈历代名人达1600多位,其中古代1134人、近现代466人。中华世纪坛收录文化名人40位,黄冈独占3位:毕昇、李时珍、李四光。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李时珍,湖广黄州府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他历经十几年编纂了著名的《本草纲目》,这部著作凝聚了他一生的心血,系统总结了明朝以前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这部书至今仍被广大医学工作者视为中医药领域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毕昇,活字印刷,文明使者,北宋时期的发明家,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伟大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毕昇在黄冈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改进,最终成功地创造出了能够重复使用的活字印刷版。他的这一发明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如今的黄冈,人才辈出。地质力学创始人李四光;“两弹一星”元勋彭恒武;中国“水杉之父”干铎等等科学家、学者彰显“唯楚有才,吾黄为最”的名人文化。

黄冈英雄辈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黄麻起义第一枪在这里响起,44万黄冈儿女为建立新中国英勇牺牲,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孕育了不朽的传奇,走出了一位元帅林彪,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诞生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三位中共一大代表和200多名开国将帅;组建了红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四大红军主力;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

在黄冈人民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史中,涌现了许多革命先烈,留下了许多红色遗存,铸就了“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老区精神。

黄冈作为教育之乡,其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黄冈一直科甲鼎盛,科举及第为荆楚之首,自古以来就有“黄冈进士冠荆楚”之美誉。据统计,自科举制度以来,黄冈一共诞生了944名进士、3985名举人。仅以明代为例,黄冈考中进士317名,举人1465名。如果把院士的多少作为标尺,衡量区域教育质量的话,那么,在黄冈这个教育之乡的名片上,还可加上一项称谓——“院士之乡”。自1949年成立中国科学院、1994年成立中国工程院以来,黄冈累计走出21位两院院士,在我省总数仅次于武汉。——黄冈先后走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9名分别是:李四光、汤用彤、王亚南、汤佩松、彭桓武、李林、闻立时、朱英国、胡英、闻玉梅、霍裕平、喻树迅、桂建芳、瞿金平、南策文、邓运华、骆清铭、彭建兵、王秋良、徐卫林、龙腾。

黄冈具有厚重的人文历史、璀璨的教育文化,且通过一代又一代黄冈教育人的耕读积淀、终身侍教,如今“黄冈中学”为标杆的黄冈教育品牌享誉海内外,已成为全国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一千年前,北宋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市)的四年四个月里,他整顿心灵,躬耕东坡,寄情山水,快意文章,救护弃婴,献方驱疫。恰如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中所说:问汝平身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东坡以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才华横溢的诗文,在中华人文历史上,留下了灿烂的篇章被人们所熟知与纪念。他的诗文里,既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又有“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失意,但他始终葆有一颗“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乐观之心。

在黄冈,苏轼脱胎换骨成了苏东坡,他把对黄冈的印象写进一首首诗里。

苏东坡在黄州期间写出了753篇(首)诗词歌赋文札作品;写出了豪放派开宗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出了“二赋双珠可夜明”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写出了中国古代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诗帖》;写出了轻快恬淡的短游记《记承天寺夜游》;自号名震古今的“东坡居士”;创造了舌尖上的美味“东坡美食”等,在黄州耸立了一座光耀千秋的文化丰碑。

如今,在这片广袤的黄冈大地上,已有33名黄冈籍中国作家协会成员。古今相惜,今天的黄冈人也用着手中的笔墨,擘画着新时代黄冈书卷。

——截止2023年11月,中国作协会员名单中黄冈市成员已有33人,他们分别是吴洪激、周濯街、熊明修、张其俊、赵金桃、何存中、刘心明、聂萧袤、郑能新 陈旭红、周火熊、高永祥、柳长青、夏艳平、涂万作、纯玻璃、梅玉荣、谭冰、江长深、邱蒙、游义云、江河、陈章华、匡彬、周胜辉、吴远道、段伟、陈鸿波、梅杰、江清明、秦遥、翟雨佳、马亿。

编后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是难以长久的。黄冈素有“一部荆楚史,半部黄冈书”之说,“唯楚有才”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共识,而后半句“鄂东为最”也受湖北人认同。

黄冈走出了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贡献,为黄冈乃至中国的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京剧鼻祖”余三胜、“黄梅戏宗师”邢绣娘等戏剧奠基人物也为黄冈的传奇人物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在下一期内容里,我们将一同走进黄冈的“戏曲魅力”,走进“京剧鼻祖”余三胜、“黄梅戏宗师”邢绣娘等戏剧奠基人物的传奇故事,探访在这片神奇大地上,黄冈是如何做到的“四戏同源”。

下一期,我们将走进黄冈的“戏曲文化”探访这片神奇大地上的音韵之美听一曲采茶调、唱一首黄梅戏品一品“一去二三里,村村皆有戏”的热闹氛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