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万余名“爱心妈妈”结对留守儿童

“妈妈,晚上睡觉妹妹怕黑,我就学着你的样子抱着她、拍着背、唱着歌哄她睡觉……”这是家住远安县鹿苑村的小芮,写给在外地打工父母的信。给父母写信的主意出自远安县旧安镇安鹿小学教师徐玉华,徐玉华是当地妇联招募的“爱心妈妈”。在荆楚大地,像她这样的“爱心妈妈”有1万余名。

近年来,随着我省农村进城务工和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不断凸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关爱困难留守儿童”项目纳入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十大惠民、四项关爱”实事项目。今年6月以来,湖北省妇联会同团省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等部门,深入推进“万名‘爱心妈妈’结对关爱万名留守儿童”实事项目落地落细。

项目实施以来,已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三八红旗手、最美家庭以及巾帼文明岗中招募11567名“爱心妈妈”(团队),结对11510名困难留守儿童;在全省设立100个“爱心妈妈”结对服务站点,开展集中关爱活动353场;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资金,新增100个村开展“童伴妈妈”项目;持续开展“童心同愿·希望微心愿”公益关爱活动和家庭教育公益讲堂送教活动,受益家庭达35727人次。

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省妇联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逐步实现由物资帮扶向精神物资双重关爱转变,由关爱儿童个体向关爱儿童家庭转变,由一次性帮困向常态化关爱转变,让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更贴心、更深入、更持久。

“爱心妈妈”探亲记

刘琼丽(右)帮小松穿上冬衣。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通讯员 余晓玲 陈晓悦

采访时间:12月7日

采访地点:宣恩县椿木营乡

长槽村

7时40分,恩施州中心医院,刘琼丽和同事张苏平、董绘兰一起,收拾车辆后备箱。“这是给小松(化名)和他爷爷的棉袄、爱心礼包,还有书籍。”刘琼丽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8时许,车辆缓缓驶出医院大门。

刘琼丽是恩施州中心医院妇委会主任兼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是一名爱心妈妈。小松是宣恩县椿木营乡长槽村的一名残疾留守儿童,是刘琼丽的帮扶对象。

车辆行驶在盘山公路上,刘琼丽打开手机相册,翻出此前给小松拍摄的照片。

刘琼丽介绍,小松出生后不久,在外打工的爸爸在一次矿难中身亡,妈妈随后离家出走,杳无音信。仅3个月大的小松与爷爷相依为命。3岁时,小松不慎摔伤左眼,导致左眼失明,眼球被摘除。受此影响,原本活泼开朗的他变得沉默寡言。2018年,恩施州中心医院结对帮扶宣恩县长槽村,看到小松的第一眼,刘琼丽心疼不已。

“他的眼部周围出现萎缩,影响了面部发育。这个11岁的孩子跟同龄人相比,更腼腆。我明白,他受伤的不仅是眼睛。”刘琼丽回忆。

在恩施州中心医院党委院部支持和刘琼丽帮助下,医院免费为小松进行了左眼义眼底座植入手术。刘琼丽还带着小松到武汉装上定制的义眼瞳片。“返程路上,小松的笑容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刘琼丽翻出一张已保存多年的照片。小松笑得很灿烂。

10时30分,一行人抵达长槽村村委会。不一会儿,恩施州中心医院驻村工作队队员把小松接到了村委会。

15岁的小松黑黑壮壮,“刘妈妈好!”小松大声喊着。“长高了,变帅了!”刘琼丽摸了摸小松的头。

看到小松缩着脖子有些发抖,刘琼丽翻开他的衣领。“怎么穿这么少?”刘琼丽一边说着,一边从车辆后备箱拿出一件棉袄,给小松穿上。随后,刘琼丽拿出几本书递给小松。

听说刘琼丽来了,小松的爷爷张云平也赶到村委会。67岁的张云平,因为身患风湿等疾病,已拄上拐棍。

“我联系了荆州一所职业学院的负责人,对方答应小松初中毕业后,免费到荆州去上学,毕业后还推荐就业,您愿不愿意?”刘琼丽问。

“太感谢刘主任了!”张云平点头说。

今年6月,在省妇联组织的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调研座谈会上,刘琼丽结识了荆州“爱心妈妈”许小兰。许小兰是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董事长,她承诺资助小松的学费,并推荐就业。刘琼丽还联系了武汉一家爱心企业,为小松解决了后续义眼瞳片更换问题。

11时30分,刘琼丽把小松送到椿木营乡民族中小学门口。小松朝刘琼丽挥了挥手,走进校园。

百姓感言

刘琼丽的悉心帮助让小松重拾了自信,让孩子感受到了母爱,她是一位称职的爱心妈妈。

——宣恩县椿木营乡民族中小学教师冯泽军

刘主任帮助孩子安装义眼瞳片之后,孩子的外貌形象变好了,也变得更加自信。党和政府,以及妇联组织真是做了大好事。

——长槽村村民汤冬秀

来源:湖北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