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莱雅”们频频翻车,收割国人的洋奢牌还能走多远?

近日,知名化妆品品牌欧莱雅可谓赚足了“热度”。

打着“全年最大(优惠)力度”旗号,欧莱雅却因“双十一”预售价格远高于现货价而被消费者质疑为虚假宣传。截至目前,黑猫投诉平台上的相关投诉量已高达3万余条。

今年以来,迪奥、加拿大鹅、梦龙、哈根达斯等具有影响力的国外品牌接连发生“翻车”事故。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欧莱雅给出补偿方案,网友不买账

连日以来,“欧莱雅被指虚假宣传”“欧莱雅双十一涉嫌虚假发货”等话题相继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从被指虚假宣传,到3万余名消费者集体投诉,再到被薇娅、李佳琦两名主播联手“封杀”,欧莱雅可谓是败足了消费者的“好感”。

新浪微博截图

11月18日晚,欧莱雅在微博平台再度回应安瓶面膜差价事件:针对部分购买多件产品的消费者中“巴黎欧莱雅安瓶面膜”的到手价格有差别,消费体验感受不佳,再次向消费者道歉。随后,该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首。

不同于18日凌晨的致歉信,欧莱雅在该声明中一并公布了解决方案。未来网记者梳理后发现,在解决方案中,欧莱雅依据消费者“双十一”预售期间(10/20-10/31)在“欧莱雅官方旗舰店”的支付金额,给出了两种优惠券补偿方案。

其中,购买安瓶面膜且产品订单累计达到999元,且未领取满999-200消费券的消费者,将获得一张200元的无门槛优惠券;购买安瓶面膜,但产品订单累计未满999元的消费者,将获得两张满499立减100元的优惠券。

颇具玩味的是,对于网友此前一众高呼的“退差价”诉求,欧莱雅在这份解决方案中只字未提。

网友评论

对于欧莱雅的上述回应,大多数网友并不买账,纷纷在留言区评论:“要你的券有什么用,还指望我再买吗?”“不补差价吗?这还是继续薅消费者的羊毛呀!”也有部分网友表示,“200无门槛的券不是挺好的吗?”……

迪奥、加拿大鹅遭质疑,国外品牌接连“翻车”

引发网友舆论声讨的欧莱雅,并不是首个“翻车”的国外品牌。

眼神阴鸷、脸色暗沉、厚重眼影、清朝护甲……近日,国内知名摄影师陈漫在“迪奥与艺术”展览上的一幅摄影作品,惹恼了一众中国网友。许多网友怒批这张摄影作品“丑化亚裔形象”,迎合西方对亚裔族群的刻板印象。

备受网友争议的迪奥摄影作品

随后,法国著名时尚消费品牌迪奥在其多个官方平台上删除了这张照片,但并未对此事做出任何回应。迪奥的态度引发中国消费者的不满。

有媒体对此事发表评论称,审美差异可以有,但中国风不是丑。美可以多元,东西方审美也可以差异化,但并不意味着傲慢之下的偏见就应该被接受。

有着“羽绒服界的爱马仕”之称的美国高端服饰品牌加拿大鹅在国内的境地也颇为“尴尬”。

数日前,加拿大鹅的千元口罩引发网友热议。据了解,三款口罩价格昂贵,但并无任何防护效用。加拿大鹅也因此被网友质疑收割“智商税”。

继而,又有网友扒出今年9月,加拿大鹅万元羽绒服涉嫌虚假宣传的风波。相关处罚信息显示,加拿大鹅天猫旗舰店实际经营者希计(上海)商贸有限公司,在店铺发售产品的宣传内容对所用羽绒混合材料存在以偏概全,与实际情况不符,被罚款45万元。

加拿大鹅因虚假宣传被罚款45万元。图片来源:新闻晨报"021视频"

值得关注的是,在产品质量上动了大打“折扣”的“歪心思”,梦龙、哈根达斯等品牌也无一例外。

以联合利华旗下的梦龙为例,其在中国市场所售产品的原料使用的是大比例的植物油,只含有少量奶粉。而在欧洲市场销售的产品原料却是牛奶,用料“双标”的举动令网友咂舌。

哈根达斯玩的也是相似的“套路”。今年8月,哈根达斯几款月饼冰淇淋因产品成分上宣称使用“巧克力外皮”,实际产品配料却是“代可可脂”被罚款1万元。

据业内人士透露,“代可可脂”不仅成本便宜,还可能产生反式脂肪酸,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风险,长期食用还会造成超重和肥胖。

打着高端旗号,收割中国消费者的国外品牌还能走多远?

对于今年以来国外品牌的频频“翻车”,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鹏向未来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随着消费经验的积累、维权意识的提升,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质量、性价比,对于品牌的需求逐渐淡化。因而,欧莱雅、迪奥、加拿大鹅等品牌若还像以往那样,仗着自己是国外品牌,企图用老旧的营销手段来吸引中国消费者的路子,是行不通的。”

陈鹏认为,互联网时代信息的透明化也为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有效路径。“线下、直播、短视频等渠道的丰富,消费者能够轻而易举掌握所购产品的信息,品牌存在的虚假宣传问题很容易被消费者甄别。”

新浪微博截图

然而长期以来,欧莱雅、迪奥、梦龙、哈根达斯等一众国外品牌打着高端的旗号,在中国市场上高价销售,享受着由此带来的巨大红利。

而这背后,一些赚得盆满钵满的国外品牌,却卖着名不副实的产品,甚至使用低成本、对身体有害的食材,收割一批又一批的中国消费者。

对此,陈鹏认为,市场监管部门应对在华的国外品牌采取常态化的监管举措。“例如,这些国外品牌是否涉嫌虚假宣传、是否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欺诈中国消费者?同时,市场监管部门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广泛接受消费者提供的举报线索,对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品牌加以管束。”

如今,“国外品牌等同于‘高大上’”的观念,早已不复存在。“国外品牌想要赢得中国消费者的信任,需进一步加强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管理及合规性建设。”陈鹏表示,国外品牌只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欺诈、不隐瞒,真诚地对待每一位中国消费者,方能重新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建议国外品牌尊重并深入了解中国市场、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消费者的爱好和审美,这才有助于推广自己品牌的形象。“如果带着一个高傲的态度去处理,也会遭到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刘春生说道。

来源:央视新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