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称可“免流量”使用多款手机程序,实际上却是严格限制的“专属流量”,一不小心就会被收取套餐外的流量费用;以“回报老客户”等名义推荐客户升级套餐,却对新增费用等一语带过甚至没有提及;套餐升级只需一个电话即可,但套餐降档却被人为设置层层关卡……移动通信业务的蓬勃发展让消费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买套餐被误导、换套餐费周折等烦心事。(11月15日《人民日报》)
运营商向消费者提供公开透明的套餐信息,而不是让消费者在稀里糊涂的情况下花冤枉钱,不仅是众望所归,更是明文规定的行业标准。11月1日,工信部印发《关于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的通知》,要求相关基础电信企业进一步全面梳理在售套餐名称,及时提醒用户流量使用情况,合理设置套餐外流量单价,让用户“套餐能看懂、选择更明白、用着更放心”。其实,早在2018年,工信部就曾下发文件,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完善资费公示制度,不得虚假宣传、片面夸大或混淆资费优惠幅度,以及做出其他容易引起用户误解的宣传。
然而现实生活中,运营商片面夸大优惠幅度,却对附加条件以及适用情况“暧昧不明”甚至只字不提的情况并不少见。之所以如此,无非是在潜在的巨大利益面前,运营商“忘记”了底线和规矩。一个人扣几块钱流量费看起来不多,可几亿用户累积下来就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面对运营商明里暗里的模糊收费甚至欺诈收费行为,消费者往往只能牙齿打碎了往肚子里咽。一方面,因为与运营商存在信息差,消费者未必有兴趣和精力仔细研究相关规则;另一方面可选的运营商就只有那几家,消费者很难“用脚投票”。在这样的情形下,要想避免通信套餐变“套路”,终究还是要靠市场主管部门用严厉监管向运营商说“不”。
《关于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将通过加强监督指导、建立长效机制等措施推动通信行业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这一《通知》,释放出了对包括套餐乱象在内的运营商违规行为从严监管、长效打击的信号。事实上,遏止运营商通信套餐乱象,就需要监管部门约谈一批、公示一批、严惩一批。正所谓说一千次不如重罚一次,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通信企业,就该罚出痛感,才能倒逼他们自觉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对于通信运营商而言,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君子爱财也要取之有道。靠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来赚取利润,终究只是一时之利。只有真正把消费者的权益和体验放在心上,对套餐收费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才是长久之道。
“套餐能看懂、选择更明白、用着更放心”,工信部对于通信行业的要求已经下达,各运营商还是要及时跟进,拿出诚意来积极整改,别等到监管的板子打到身上才开始后悔!
来源:人民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