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九个世界厕所日,今年厕所日的主题是“重视厕所”。
小厕所,大民生。近年来,我国“厕所革命”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2018年到2020年底,全国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4万座,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以上。注重人文关怀的“第三卫生间”出现在城市公厕中。“第三卫生间”,有别于公厕的男女分区设置。它是专门为带儿童的父母或需要有人看护的老人、残疾人等群体设置的,免去母亲带男童进女卫生间、儿子无法照顾老母亲如厕等尴尬。
2016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要求,城市中的一类固定式公共厕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公共厕所,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及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区域的活动式公共厕所,均应设置“第三卫生间”。
2016年12月,原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建设“第三卫生间”,有助于解决特殊游客群体的如厕需求,有助于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有助于体现“厕所革命”的人文关怀。并要求全国5A级旅游景区配备“第三卫生间”。
人们建议,在火车站候车室、机场候机楼、商场等公共场所,应当设立“第三卫生间”。解决父母单独带孩子出门上厕所以及异性子女单独带年龄大、行动不便的父母外出时,如厕遇到的困难。目前,我国“第三卫生间”的建设,现实与目标之间还有一定差距。
统计数字显示,我国0到6岁儿童约有2.5亿人,65周岁老年人达到2.6亿人,8500万残疾人。面对这些特殊群体,请多给他们理解和关爱,将“第三卫生间”建设纳入人性化城市建设种,满足不同人群的如厕需求。
来源:新华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