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高山公路装上“电热毯”,确保道路不结冰


八茨线改造已进入收尾阶段,将在年底前通车。 (通讯员 李开宇 摄)

下保神高速神农架出口后前行,八茨线(八角庙、茨介坪)是通往红坪画廊、神农顶、大九湖和4个滑雪场的必经之路,也是最险路段。

“14公里的省道,海拔从1100米抬升至1700米,坡度之大在林区屈指可数;大小转弯80多个,弯道之多屈指可数。”八茨线项目指挥长王建群说,现在这条路有了新名片“全省最长防雪公路”。

初冬时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八茨线,探访这条即将通车的省级公路。

“电热毯”+融雪路面

11月13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八角庙沿八茨线前行,只见宽阔的柏油路面基本建成,标线施画完毕,路边防撞梁安装到位,只有雨污管道还未安装井盖。

初冬的神农架满山红叶,八茨线如巨蟒昂首,在五彩斑斓的山林间蜿蜒前行。

“路宽12米,是目前林区最宽的国、省道。”王建群说,目前公路施工进入收尾阶段,计划在年底前通车。

八茨线海拔从1100米到1700米,冬季积雪是常有的事。王建群说,目前,应对道路积雪普遍采用播撒融雪剂,但对于更寒冷的冰冻路面,融雪剂效果并不明显。

神农架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滑雪胜地,境内有滑雪场4个,冬季保证路面畅通意义重大。八茨线改造设计之初,林区就计划建一条自动融冰融雪的畅通路。

“我们主要用两种办法融化冰雪。”王建群说,一是采用碳纤维加热技术,二是建设缓释型蓄盐颗粒路面。

“碳纤维加热技术好比给公路装上电热毯。”据技术人员介绍,该技术在沥青层下铺设碳纤维加热设备,通过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达到融冰雪的目的。据介绍,八线茨在7处急弯陡坡和背阴路段铺设“电热毯”2.9公里,确保这些危险路段不会积雪结冰。

缓释型蓄盐颗粒路面是一种新型公路融雪融冰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公路表面沥青层加入缓释型蓄盐颗粒,使之融化与路面接触的冰雪。

“全长14.7公里的八茨线全线采用了这种新技术。”王建群说,八茨线是我省一次性建成的里程最长的防雪路面。

为支撑这项新技术运用,八茨线全部采用改性沥青,填充砂石全部是从宜昌采购的玄武岩砂石。由于成本上升,八茨线总投资3.06亿元,是神农架单公里造价最高的国省道公路。

71根桩“钉”住公路

在八茨线2KM+800M处,记者看到一段几十米长的公路被围栏围起。路基外的山坡上,施工人员正在吊装钢筋笼。

“这里是八茨线最大的地质灾害治理工地。”王建群介绍,八茨线呈“之”字形攀爬这段山坡,但这里土质是极其松软的堆积体,常年有几股地下水流出,如不彻底治理,将会有山体滑坡的安全隐患。

为保障公路安全,八茨线开工不久,项目方就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外包给一家专业公司。“水是堵不住的,即使临时堵住了,以后也会慢慢渗透造成更大危害。”技术人员称,他们的主要工作一是疏导地下水,二是把潜在的滑坡体固化。

“钢筋笼就是用来现浇防滑桩的。”技术人员介绍,防滑桩直径1.8米,最小的深度25米,“就像钉子一样,把滑坡体和公路钉在山体里。”

王建群介绍,八茨线共有类似地质灾害隐患点4处,施工方共打下防滑桩、轨道钢71根。“地质灾害治理是影响工期的关键因素。”王建群说。

花100万元为古树搬家

沿着公路前行,不时能看到有大树紧挨着路基生长。“按常规修路的要求,这些大树都要砍掉,但我们都把它们保留下来。”林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红先说,从设计到施工,他们始终把环保放在第一位,明确了“生态环境不受破坏,河源水质不受污染,野生动物迁徙不受阻断,自然景观不受影响”的环保目标。

在八茨线二标段,有4棵锐齿斛栎古树在道路主线上。为保护古树不受影响,建设方请来林业专家召开评审会。“线路几次调整依然无法避开古树。”王红先说,最后施工方只能将古树就近移栽,为此多花约100万元。

山区公路加宽路面,难免需要开挖山体,放炮是最常规有效的办法。

“为保护生态,我们全程不放一炮。”王红先说,不放炮意味着砌坎的工程量更大。据介绍,该路全线超过20米高的护路坎有30多处。在工程一标段,为保证路面宽度,施工方把啄石机用吊车吊上几十米高的悬崖,一点点把7.5米宽的路“啄”宽至12米。

交通项目建设沿线是生态修复的重点。记者一路看到,不少开挖的山体上已长出新草。

“这是边坡生态修复工程,既美观也防止滑坡。”王红先说,公路实施了“路基高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在新开挖的山体斜坡上砌成4米见方的方格,然后在方格内种草栽树。据介绍,八茨线共完成路基边坡生态修复2000多平方米。

来源:湖北日报、荆楚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