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有我们 看奋勇向前的青年力量

一纸号召,万人响应。疫情发生后,在甘的39所高校大学生纷纷响应,报名成为疫情防控储备志愿者,其中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更是经过培训后奔赴多个核酸检测点,提前“上岗”,成为抗疫一线不可忽视的青年力量。

第一例采集 我的手心是冒汗的

人物: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9级临床医学10人小组

10月21日晚,做完第一轮核酸,24日做完第二轮核酸检测后,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9级临床医学6班10位同学组成的小分队,立刻奔赴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建兰路街道吴家园学校核酸检测点,负责吴家园学校附近小区的核酸检测任务。

10名同学中,两人一组,组成了四个核酸采集小组,还有两名同学负责维持核酸检测点居民的秩序、与学校进行联系。

“采集第一例的时候,我手心是冒汗的,心弦紧绷着”,王博文回忆,搭档杨文华把咽拭子递过来,给了他一个坚定的眼神。随着第一份对小朋友的核酸采集成功,内心石头落地。

虽然在校接受了核酸采集流程与院感防护的专业培训,但核酸检测点的专业医护人员对初次上岗的他们再次进行如何与居民沟通,核酸采集工作步骤等耐心细致的培训,缓解他们的疑惑。

扫码、开管、采集、封管,在旁边专业医护人员的鼓励和支持下,他们逐步进入了状态,完成了从0到1的蜕变。

从傍晚6点开始采集第一份核酸样品,到凌晨2点最后一份核酸样品的装箱,这一天,他们完成了2270份核酸采集。

那晚的臊子面很香

人物:兰大同寝6名姐妹花

10月24日,兰州大学同一个宿舍的6名医学生共同报名成为兰州市七里河区的抗疫志愿者。她们是陈馨悦、杨佳琪、陈斐、关顺婷、陈佳欣和宁怡婷。

24日下午,6人乘坐校车来到七里河区土门墩社区物资站家属院老年活动中心的核酸采样点。

宁怡婷回忆说,坐在检测台凳子上,告诉自己:手不要抖,心不要慌,整个过程中,居民们配合得很好,一切都很顺利。宁怡婷的最后一个采样对象比较特殊,是一位高龄老爷爷,他们爬了8楼才帮老人家做了核酸采样。

关顺婷说,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相同的动作,不累是假的,但知道自己是以“医生”的身份来抗疫,默默地一次又一次地给自己打气。

“收工后,社区的阿姨给我们每个人做了一碗热腾腾的臊子面。那天晚上,天气很冷,心里很暖,臊子面很香”,宁怡婷在抗疫日记中这样写道。

行动不方便就上门帮忙采集

人物:兰州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陈鑫龙和他的三名小伙伴

疫情来袭,作为一名医学生,兰州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陈鑫龙义无反顾地成为这支队伍的一份子。他和刘智雄、杜昊轩、杜邹玺四人为一组,承担着兰州市七里河区八里镇龙华盛居的核酸采集工作。

除在核酸定点采集点进行常规的筛查工作外,他们四人还在当地的志愿者们的协助配合下,上门为每一个出门有困难的家庭进行核酸检测,将抗疫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陈鑫龙说,隔着口罩和面罩,群众身上的善意与温暖,让人感觉到这个冬天也不再寒冷,一天的工作也不再繁重。

来源:央视网

编辑:王心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