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研发经费的结构失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仅分别占4%和8%。”23日,在2021未来青年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透露一组数据并呼吁,要大力加强我国企业的基础研究。
王贻芳表示,基础研究能带来重大发现,帮助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推动技术发展,同时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标志之一,体现的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国内曾生产过小光电倍增管,后被日本滨松垄断。为了满足江门中微子实验“世界最高探测效率”要求,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中国兵器北方夜视、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成立联合体,研制20英寸光电倍增管。经过6年努力,国产光电倍增管成功达到要求,并实现批量生产。王贻芳称:“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合作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但是,由于产业偏重实用主义和解决短期问题,导致企业的基础科学和基础技术供给能力不足、原创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而企业研究力量薄弱,又会影响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效果。王贻芳认为,应当大力加强我国企业的基础研究。
王贻芳提出,企业可以内部设立基础研究机构,支持国内外大学或研究所的联合研究,或支持大学教授开展独立专题研究,或是成立公益基金奖励有贡献的研究人员等。他表示,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第三次分配将起重要作用,对基础科学的投入是最佳方式之一,“社会力量支持基础研究是未来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需要有人去开拓支持方式、操作方法、政策支持等”。
王贻芳建议设立专注于基础研究的私人基金会,引入更加国际化的规范评审机制和操作方式,弥补政府支持基础科学研究的不足,在项目内容和支持方式上更加灵活、敏锐。他认为,社会力量可以选择一些社会影响力大、成果可能会比较突出、国内人力基础较强但设备基础薄弱的领域,支持建设一些关键设备和核心研究单位。
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心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