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AD)日,今年的主题是“知彼知己,早诊早智”。俗称“老年痴呆”“失智症”的AD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老年脑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走高,由于脑细胞急速退化,老人会出现智力减退、情感和性格变化,包括短期记忆衰退、重复行为、容易迷路、孤独自私、爱收藏垃圾、多疑猜忌……最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家庭也面临诸多困难。
专家们指出,AD虽然“偷”走了患者对岁月的记忆,却没有剥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渴求。遗失记忆不遗失爱,我们要对AD患者多一些关爱,对患者家庭多一些帮助。
更重要的是,全社会都应重视对AD的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提倡从儿童开始重视“脑健康”问题,远离脑病。
问计专家
陆正齐
中国卒中学会常委、脑小血管病分会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常务副主任,主任医师
刘军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阿尔茨海默病学组组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教授
毕伟
中国卒中学会血管性认知障碍分会常务委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邹艳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老年病科护理组长、副主任护师
病人故事
“拍个照吧,我怕明天就会忘了你是谁”
80多岁的AD患者李阿姨(化名)已经出现了极严重的认知能力衰退。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老年病科护理组长邹艳平副主任护师回忆,为了帮助她改善情感记忆水平,邹艳平每天进病房时,都要跟她热情打招呼、握手、逗乐、聊天,给她一个拥抱。
刚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邹艳平都得不到任何的回应。直到有一天,老人主动回应了她的问候,“尽管她的声音很缓慢,很小,但是吐词十分清晰,给了我一个大惊喜!”虽然有时候轮休一两天再回到病房,老人又好像不认识她了,“但只要我张开双臂抱住她,她就会露出灿烂的微笑,我想她不记得人了,却记得拥抱的温暖。”
那一天,准备外出脱产学习数月的邹艳平去阿姨的病房向老人道别。老人紧紧拉着她的手不放,又像个孩子一样张开双臂索抱,撒着娇说:“拍个照吧,我怕明天就会忘了你是谁。”
现状
AD防治面临三大挑战
“随着我们步入老龄化社会,与增龄相关的疾病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其中,AD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中国卒中学会常委、脑小血管病分会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常务副主任陆正齐主任医师指出,AD是最常见的老年脑病之一。“一说到老年病的社区筛查,很多人已经知道要查血压、血糖、血脂,甚至骨密度和眼病,但对脑功能检查和‘脑健康’知之甚少。” 陆正齐说。
目前,AD的防治面临着三大挑战。
首先是公众特别是患者家属对该病的了解有限,导致该病早诊早治率低。中山三院神经科AD诊治团队的马晓萌医生介绍,由于家属常把老人的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和空间定向功能等的下降,误当成“健忘”和“老糊涂了”,许多患者直到出现严重的记忆力衰退、行为异常甚至一度走失,才会被家属送去就医,而此时往往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影响疗效。
“阿尔茨海默病无法治愈,病情难以逆转,只会越来越重。但如果能早期干预,如在患者感到一转眼就忘记了、重复说一句话或重复做一件事的时候就开始干预,不仅能有效延缓它的进展,也能让老人得到更高的生活质量。”陆正齐说。
其次是具备认知功能筛查的门诊数量还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AD医疗和护理团队的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再次,患者和家属需要得到公众的理解。有些家属因长期照料护理患者而身心交瘁,情绪需要得到纾缓。中山三院神经科记忆专科通过开办患者关爱中心,举行线下、线上活动,为患者家庭提供医学指导和心理支持。
呼吁
建设“失智症友善社区”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阿尔茨海默病(AD)学组组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刘军主任医师指出,患者和家属需要的社会支持包括防走失、社区日托等等工作的推广。
社区日托中心的建设,写明患者身份和家属联系方式的“黄手环”公益活动的推广,也有助于防走失、减轻家庭负担。
“我们希望通过提升公众对失智的认知水平,群策群力帮助AD老人。”刘军正在牵头制定湾区“失智症友善社区”建设的专家共识,期望能为AD老人创造更为安全的环境,为家属解忧。
预防
防老年痴呆 从儿童时期抓起
“AD是可以预防的,最好从儿童时期抓起!”刘军表示,近年来国际医学界的研究证实,从青少年期到老年期,改变九种生活方式可减少三分之一的AD发生。
青少年时期
提升教育水平:多动脑,多学习,有助于提升脑功能的储备,这样即便老来受损,对患者的影响也会降低。
中老年时期
保护听力:听力下降是痴呆的独立风险,建议听力下降后及早佩戴助听器等进行干预;
防治高血压;
预防肥胖;
积极治疗糖尿病;
戒烟:吸烟危害血管健康,烟草中也包含神经毒素;
治疗抑郁:老人抑郁可能是痴呆的前驱症状,与增加应激激素、减少神经生长因子和海马体积减小相关。动物模型表明,一些抗抑郁药,包括西酞普兰,可以降低淀粉样蛋白的发展;
多进行社交:社交孤立可能是AD的前驱症状。建议多进行人际交往,鼓励老人多跳广场舞,尤其是手部动作丰富的舞蹈。上老年大学学新本领、参与棋牌麻将、走亲访友聊家常甚至多亲近孙辈,也是不错的“练脑”社交活动;
爱运动:久坐有风险,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情绪、减少跌倒风险、维持正常的身体机能。
刘军指出,除了生活方式干预,饮食上还要尽量避免高盐高糖饮食,少吃不健康食物包括红肉、黄油和人造黄油、奶酪、糕点和甜食、油炸食品或者快餐,多吃10种“健脑食物”——绿叶蔬菜、其他蔬菜、坚果、浆果、豆类、全谷类、鱼、家禽、橄榄油和葡萄酒。
“保护脑健康,任何时候开始改变都不算晚。”刘军强调。
治疗
药效存在个体差异 外界刺激或有影响
中国卒中学会血管性认知障碍分会常务委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毕伟指出,发病后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延缓疾病进展。治疗上主要分三大块,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营养支持。药物方面,指南中明确推荐有效的药物包括抗胆碱酯酶抑制剂。一些非特异性药物也可作为辅助用药。
但药物只能缓解一部分症状,且疗效的个体差异也很大,“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外界的影响和刺激,比如重大事情的打击,遭遇车祸、外伤、大手术等等,病人在重大事件刺激下,病情会迅速加重。”
毕伟强调,如果及早发现疾病,及早用药,会大大延缓疾病的进展。患者和家属千万不能自己擅自停药,一定要定期来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有突发情况要随时复诊,比如有个患者平时很疼孙子,但有一天突然殴打孙子,打完就后悔了,这说明他的自制力没有了,病情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况就要及时来找医生调整用药。症状稳定的也要定期复查,评估病情。”
其次,康复训练非常重要。毕伟指出,目前有专门的软件对患者进行认知能力测试,分析患者的语言能力、计算能力、感知速度、空间能力及推理能力等,看看患者哪个功能受损,经过医生的评估,针对缺损能力进行不同程度的康复训练,包括打太极拳、打牌、打麻将、做游戏等。
第三要注意患者的营养支持。饮食没有规律,要么暴饮暴食,要么不吃,营养不均衡,对病情的影响也很大。
家庭护理
不要过度包揽 也不要情感缺失
“照顾AD老人有点像照顾孩子,需要耐心、爱心,需要陪伴、接纳,陪伴他慢慢走完最后的时光,特别考验人性。”邹艳平说,有些家庭因缺乏正确的护理知识,大包大揽式的照顾让老人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各项机能每况愈下。
如果子女就在老人身边,家庭氛围好,老人得到充分的情感陪伴和生活上的细致照顾,还能学习新的技能,那么身心状况会有较好的改善。
邹艳平提醒,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最需要的是生活及心理方面的照护。日常的家庭照护需要注意的有:规律的日常生活安排,使用便签条、备忘录、日历及小闹钟等提醒物品,常用的物品做好标记,减少因健忘所致的挫败感。
建立重要资料的信息卡,防止走失事件发生。指导及陪伴患者进行加强记忆刺激的手指操、唱歌、跳舞、阅读、画画及下棋等益智类活动,以延缓病情进展。
家庭护理的要点有:
1.家庭中进行科学的适老化改造,使用不同颜色做到明显的功能分区,为老人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2.专业人员在患者回归家庭及社会前,须加强对患者及照顾者的照护技能及自我照顾能力的专业指导,佩戴防走失设备,预防走失、跌倒及误吸等伤害;
3.做好心理情绪调适,理解患者的感受,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使患者有安全感,尊重其意愿做出共同决策;
4.家庭、社会及医院三者共同联动,做好延续化护理,确保专业、安全的照护方案落到实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来源:央视网
编辑:王心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