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吨墩梁“牵手”,这条路通车后,白沙洲到南湖仅需5分钟


图为转体前后对比。

8月18日,在由市城投集团建设、中铁大桥局施工的武昌建安街(白沙洲大道—南湖路)上跨铁路工程施工现场,重达1.4万吨的7号墩梁体逆时针旋转83°后,与前一天已旋转到位的6号墩梁体在京广线上方成功“牵手”,共耗时70分钟。

12时50分,转体开始。长江日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呈“H”形的7号塔墩高高耸立,银白色的斜拉索将塔身与钢箱梁连在一起。在底部,塔墩“坐”在一个转盘上,上转盘上贴有刻度,还缠绕着一圈圈钢绳。随着千斤顶拉动钢绳,转盘开始转动,庞大的塔身和箱梁也随之慢慢移动,整个过程犹如“驴拉磨”一般。千斤顶旁和转盘旁的工人、梁体上的测绘人员等60余人在各自的点位上监控转体过程。

中铁大桥局建安街上跨铁路工程项目总工陈刚告诉记者,项目部先按照塔墩和钢梁的位置搭设支架。钢梁从钢梁厂分节段运输到现场,每个节段重约25吨,通过吊机逐段吊装到支架上,然后焊接成整体。焊接完的钢梁正好位于塔墩上的设计位置。转盘系统在桥墩下部结构施工时就已安装到位。它位于桥墩的上下承台之间,下承台施工完成后,转盘系统内的两块钢球铰组装成整体,再进行上承台施工。

图为转体前。

转盘系统由上下两个混凝土转盘和转盘里的两块球铰组成。两块球铰的平面直径均为3.9米,总重10吨左右。两块球铰就像两个叠在一起的碗。

钢绞线穿过对角放置的两台千斤顶,缠绕在上转盘上。转体作业时,两台千斤顶一起使劲,拉动钢绞线,上转盘带动上球铰开始转动,这样,仅100吨的拉力就能转动1.4万吨的梁体转动,实现“四两拨千斤”。

液压站发出低沉的轰鸣,肉眼几乎观察不到梁体的转动,但通过刻度上的投线仪,记者看到,转动速度大约每分钟一度。14时,7号墩梁体转体到位,与前一天逆时针旋转105°、重达1.2万吨的6号墩梁体“合体”。

建安街工程全长约1220米,宽40至60米,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为城市主干路。跨铁路工程依次跨越溢安西路、余花联络线和京广铁路、溢安路,桥梁全长519.3米,其中主桥全长245米,为主跨124米的钢箱梁斜拉桥,桥面宽35.2米。

“京广线非常繁忙,转体桥需‘要点’施工,在铁路运行‘空档期’实施。由于‘空档期’时间有限,因此两次转体分开进行。”陈刚介绍,每次转体都需在2个小时内完成,转体角度较大、邻近既有线施工、周边住宅楼密集等因素更是增加了作业难度。

“8月初以来,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与转体施工‘两不误’,项目部制订了详细的防疫工作方案,现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严格落实每日测温消杀,以有效防疫确保有序施工。”中铁大桥局该项目负责人桂朋表示,“目前我们已经如期完成桥梁转体,下一步将进行边跨及中跨合龙。”

记者了解到,建安街工程按照今年11月份通车目标加紧推进,建成后,将打通白沙洲与南湖片区通道,行车时间由原来的半小时缩短至5分钟。

相关链接>>>

桥梁转体之最

对于桥梁建设而言,转体施工技术的出现,创造了一种新的建桥思路——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成形后,通过转动体系使其旋转就位。武汉享有“建桥之都”的美誉,很多桥梁在建设过程中运用了转体技术,有的还创造了世界之最。

最重转体桥

2019年11月7日,武汉北四环跨铁工程2号墩梁体逆时针旋转87.47°,成功跨越京广铁路。这是当时世界最重的单座连续梁转体桥,梁重3.3万吨,长142米,宽42.9米,高22米。

最密集转体桥群

2019年11月28日,武汉北四环跨铁工程转体群项目6号墩连续梁逆时针旋转64.71°后转体到位,标志着该转体群转体施工完美收官。这是国内1公里范围内最密集最重的连续梁转体施工,转体总重量达11.5万吨,创世界之最,转体施工上跨8条铁路。

跨度最大、桥面最宽的转体桥

2019年9月11日,长248米、重1.8万吨的武汉杨泗港快速通道青菱段斜拉桥8号墩梁体逆时针旋转77°后到达设计位置。该斜拉桥全长508米,标准宽度44米,最宽处达46米,是当时世界跨度最大、桥面最宽的转体桥。

最不平衡转体桥

2018年1月31日,武汉市常青路主线转体桥转体成功。该桥转体段全长135.2米,转体的长臂端长91.4米,短臂端长43.8米,两端桥长相差两倍多,两臂重量相差3600吨,具有极不对称、极不平衡的特点,刷新了转体最不平衡、转体桥面最宽、跨越特等站铁路股道数量最多三项转体桥世界纪录。

来源:长江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