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筑免疫长城的紧要窗口期,尤其要消除可能存在的麻痹心态与侥幸心理。
南京这波疫情,让人揪心。目前,不仅南京本地确诊病例多达百余例,且疫情已“外溢”,波及5省9市。问题出在哪个环节?答案是:南京禄口机场。
据报道,本轮疫情的感染病例几乎都与禄口机场高度相关。7月21日江苏省委召开的会议中提到,机场方面将国际航班与国内航班由原来的分开运营变为统一混合运营,造成境外疫情流入,引发新冠疫情传播。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外防输入”尤为关键。考虑到最近国内新增感染者几乎都是境外输入,机场就成了当下防疫的关键环节。鉴于此,机场、航司等方面必须绷紧防疫神经。
禄口国际机场是江苏规模最大的机场,也是华东地区主要客货运机场,2020年吞吐量位居全国第12位。就此去看,做好入境人员落地后无缝衔接的“闭环式”管理,本就是机场与航司最基本的责任。
可从目前看,禄口机场管理方显然失责了。从过程看,有些防疫规定几乎被架空悬置;从结果看,部分疏漏称得上“致命”:无论是未将国内国际航班“区隔”,还是媒体报道的未将负责境外和境内人员流动区域的保洁人员区分开,都为后来的疫情“乘虚而入”埋下伏笔。
当然,目前溯源工作还在进行中,病毒是如何进入的仍待查证。但机场失防之责已无法回避——按张伯礼的分析,此次疫情说明,机场可能在垃圾处理、机场清洁、货仓清扫等方面存在不严谨的地方。
一处不慎,就可能到处遭殃。初期公布的确诊者详情显示,有40余人都是该机场的工作人员。由于机场是人流密集之地,这些员工接触面本就较广,加上住宿管理不严等因素,疫情很快从“星火”扩至“烧着一大片”。
“机场失防,南京遭殃”,也给各地敲响警钟:疫情防控未到高枕无忧的时候,岂能动辄松弦,而紧盯关键环节、补齐工作短板,是防疫的重中之重。边境、口岸、机场等高风险场所,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将防疫要求不打折扣地落到实处。
针对机场存在的疫情输入风险,国家层面的防控要求也不断趋于精细化。最新版的《运输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中,就涵盖了机场各类人员个人防护参考建议,“入境保障区域工作人员应避免与旅客和其他人员同时混用公共设施,尽量固定工作及上下班路线,避免与为国内旅客提供服务的员工混流”,就已写入其中。
徒法不足以自行,规则背后尚需人的努力。本轮疫情也警示:疫情防控不能在关键环节掉链子,在构筑免疫长城的紧要窗口期,尤其要消除可能存在的麻痹心态与侥幸心理。毕竟,在安全生产或服务领域,海恩法则“虽迟会到,从不失效”。
来源:新京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