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董念国主任团队为31岁心衰患者施行Extra-VAD(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辅助手术),并于12天后成功实施心脏移植手术,目前恢复平稳,已转入普通病房。至此,全国首个“体外人工心脏-磁悬浮体外左窒辅助装置”投入临床使用,让这名广东患者程女士(化名)赢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在该院完成心脏移植,迎来重生。
O型女子全心扩大,供心难求
体外心脏注入动能,12天后迎来“心”生
来自广东湛江的程女士,身体单薄、素来体质较弱,曾于2020年在当地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术后不久再次出现咳嗽,气促,仍伴有剧烈胸痛,“就像有个刀子在刮心头肉。”为求进一步诊治,她与家人来到协和医院。经心脏彩超等检查发现,程女士全心扩大,收缩无力,尤其是左心室显著扩大,心脏功能显著下降,需要药物维持血压,心衰严重,亟须换心。但在有限的供心条件下,O型血的她更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迎来一颗宝贵的供心。但是程女士病情仍在不断加重,反应左室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降低至个位数(正常50%-70%),随时可能出现因心衰需要抢救的状况。
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立即组织全科讨论、仔细评估患者病情,讨论手术方案,最终决定用协和医院共同研发的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Extra-VAD)帮助程女士先渡过眼前的难关,为等待供心赢取时间。
6月25日,董念国主任团队为程女士实施了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Extra-VAD)辅助手术,手术仅耗时1小时15分钟。由于程女士是再次手术的患者,正中开胸会有巨大风险,董主任精心为程女士设计了微创手术,分别从右侧肋骨与腋动脉插入两根插管,让她的血液从左心房引出,经过体外一个苹果大小、形似蜗牛的泵,再通过控制器泵回到体内。
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就像个超强动力“马达”,让疲惫不堪的心室得以休息,帮助维持全身血液循环,以辅助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渡过困难期。
术后10小时,程女士拔除气管插管,3天后开始正常进食,5天后她推着控制器下床活动,手拿救命“蜗牛泵”,笑着对照顾自己的医护人员说,“太神奇了,放进去立马不疼了!”
终于,12天后,程女士等来了适配供心。“能等到这颗心,我真是太幸运了!”程女士上手术台前,还在反复感叹。
7月7日,董念国主任团队谨慎地打开了程女士的胸骨,发现她的心脏显著扩大,且紧贴胸骨,团队迅速为她实施正中插管与体外循环管路连接……手术一气呵成,最终将一颗宝贵的供心顺利植入程女士的心包腔内。她术后恢复良好,现已转入普通病房,不日将出院。
创新求索、首创体外人工心
让患者等得起、用得上
“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创伤小、恢复快、价格合理。能为心脏移植做很好的过渡。让暂时无法适配到供心的患者等得起,用得上。”董主任指出,该体外人工心脏作为一种替代心室作用的辅助循环装置对心衰患者或是等待供心实施心脏移植的患者有着重要意义。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Extra-VAD)为协和医院与苏州心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全国首个体外磁悬浮心室辅助装置,此装置通过两根插管植入患者左心房与腋动脉达到辅助效果,既微创又效果显著。
心室辅助装置分为植入式体内人工心脏与体外人工心脏(Extra-VAD),二者均通过人工心脏泵起到部分或全部替代心室做功,维持血液循环。体内人工心脏用于终末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替代其心脏功能。体外人工心脏则是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过渡治疗,起到中短期替代心脏功能的作用,使患者渡过危险期,并在短时间内能够进行心脏移植手术。而目前体外人工心脏的选择十分有限,绝大部分依赖进口,设备价格昂贵。此次协和医院的创新之举极大地减轻患者负担,让患者第一时间享受到国际前沿技术。
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21年共完成近60余例心脏移植手术,全国领先。儿童心脏移植数量连续10年占全国总量40%,目前已经完成超过100例儿童心脏移植,领跑全国。对于无法进行心脏移植或难以等到合适供心的心脏病终末期患者,协和医院为他们移植人工心脏,让疲惫的心装上强动力“马达”。该院为全国首家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提供多种解决方案的医疗机构,不断创新,挑战极限,开创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最佳“心”方案。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谢珍 通讯员 聂文闻 彭锦弦 刘坤维 )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