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白皮书!系统解答你对数字人民币的好奇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7年底开始研发数字人民币,终于在三年多后首次对外系统披露了研发情况。16日,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来看看白皮书都解答了你对数字人民币的哪些疑问?

问题一:数字人民币会取代实物人民币吗?

白皮书明确指出,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将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并存。

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经济价值,以国家信用为支撑,具有法偿性。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管理方式一致,人民银行不对其计付利息。

“数字人民币将与实物人民币并行发行,人民银行会对二者共同统计、协同分析、统筹管理。”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局长罗锐介绍,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区域发展存在差异,社会环境以及居民的支付习惯、年龄结构、安全性需求等因素决定了实物人民币具有其他支付手段不可替代的特性,实物人民币将与数字人民币长期并存。

在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多家银行推出数字人民币体验活动专区,方便参会者了解数字人民币的特点并体验其多种使用场景。图为观众在了解数字人民币特点。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问题二:未来数字人民币会不会替代现有电子支付工具?

白皮书介绍,数字人民币支持与传统电子支付系统间的交互,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基础设施,实现不同指定运营机构钱包间、数字人民币钱包与银行账户间的互联互通,提高支付工具交互性。

“数字人民币将和传统电子支付工具长期并存。”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介绍,中国一直支持各种支付方式协调发展,数字人民币与一般电子支付工具处于不同维度,既互补也有差异。

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与电子支付工具有着相似的支付功能,但也具备其特定优势:可以不依赖银行账户进行价值转移,支持离线交易,具有“支付即结算”特性;支持可控匿名,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及用户信息安全。

问题三:数字人民币如何避免老年人等特定群体的“数字鸿沟”问题?

在数字人民币钱包设计方面,白皮书提出,满足用户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别、多形态的差异化需求,确保数字钱包具有普惠性,避免因“数字鸿沟”带来的使用障碍。

罗锐介绍,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基于安全芯片等技术实现数字人民币相关功能,依托IC卡、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为用户提供服务,有助于解决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定群体操作智能手机不便问题。在未来的数字人民币产品设计中,还将充分考虑特定群体的现实需求,通过多种技术手段,降低使用难度,进一步提升数字人民币的普惠性。

2021年6月,一名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的工作人员(左)引导游客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问题四:数字人民币会不会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白皮书称,根据前期试点测试工作情况,结合试点测试地区发展规划、地方特点,进一步扩大试点测试应用场景覆盖面,实现特定试点区域内的应用场景全覆盖。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

范一飞表示,继续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不预设推出时间表。央行将进一步扩大试点应用场景覆盖面,同时结合研发试点工作实际,扩大参研机构和试点测试地区范围。研究制定数字人民币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数字人民币个人信息保护。

问题五:数字人民币在北京冬奥场景应用中有何特色?

白皮书介绍,在北京冬奥组委园区内,立足科技冬奥、智慧冬奥建设,试点部署无人售货车、自助售货机、无人超市等创新应用场景,并推出支付手套、支付徽章、冬奥支付服装等可穿戴设备。

范一飞表示, 数字人民币北京冬奥场景试点主要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医七大重点领域的支付服务需求。另外,为便利境外来华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游客,人民银行将指导参研机构,推出数字人民币的软钱包及硬钱包服务解决方案。

来源:新华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