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来临,与大学生求职相关的话题也引发关注。前一阵,大厂工牌成为社交媒体上的“顶流”,被晒出来的大部分是实习生岗位。近日,又有新闻报道称目前大学生付费实习市场火爆,有学生花费4万元购买互联网实习;很多从事于留学等工作的中介同时身兼互联网、投行、会计师事务所等受大学生欢迎的岗位实习中介。
网络上对“大厂”实习的推崇此起彼伏,这背后有真实的供需双方,当然也有不少中介在推波助澜。实习中介付飞(化名)表示,大厂的运营岗,如果是远程是不走人事部的,即项目组招聘,背调、实习证明、推荐信都有,也支持非本公司的背景调查,但价格也不菲:“互联网公司运营岗位远程实习3500元起,实地实习1.2万元起。”另一位从事实习内推的中介张珊(化名)表示,价格基本在2-3万元左右,百分百保实习,但不保证未来能进入该公司工作。
不可否认的是,有供需就有市场,也就有人瞄准了这里面的生意。实习生选择用金钱换时间,为了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拿到更多未来就业的筹码,也就更容易顺从新的市场规则。
然而,这样高的价码,大学生真能买到满意的offer么?事实上,很有可能这成为他们步入职场的第一个“坑”。有实习生在疫情期间花了4万元买了两份互联网商业分析实习的机会,但实习后“感觉挺水的”。
毕竟,实习生想要学习技能、收获成长的目标与中介只顾收“人头费”的盈利模式存在根本的偏差。大学生在选择“明码标价”的同时,也就丧失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议价能力,能从这样快速安插的岗位上学到多少货真价实的东西,这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容易相信中介为了制造市场而声称的“信息不对称”,比如“内部推荐”,“独家资源”。然而,生活在信息时代,任何市场或者领域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已经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大学生选择放弃寻找信息,也就是放弃了一种搜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在职场有所发展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实,找实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了解自我的过程。没有经过反复推敲简历,感受压力面试的过程,也就失去了一个不断锤炼自我竞争力的机会,反而容易产生一种“花钱就能买到机会”的心理暗示,这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如今的大学生,并不缺乏勤奋与上进,他们神色匆匆穿梭于会议间,时常加班到深夜甚至凌晨,拿着0元的工资却心里装着上亿元的投资策划案。然而在稀缺的实习资源面前,他们显然也需要更多方面的支持。
“职前教育”是很多中介机构对自己的包装,但事实上,这条从大学生走向职场人士的必经之路,不是靠中介机构或者让大学生自己去走的,从高等教育向产业输送人才也有高校的职责。
在国外,很多高校的职业发展中心都提供大量一对一的咨询服务,包括修改简历、模拟面试、社交礼仪、职业定位各方面,将相当多的大学生求职需求直接消化在高校里面。
国内高校有就业率的压力,往往更加注重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但在满足学生实习需求方面能否给予更多的机会?实习岗位是否和学生心仪的就业去向相匹配?能否帮助同学们完成自我求职能力的建设,避免实习付费加剧“内卷”?
需要知道的是,职场没有捷径,对大学生如此,对帮助学生就业的高校也是。
来源: 光明日报微信公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