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工信部发布消息称,为加强APP的个人信息保护,规范APP的个人信息处理,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稿”称,用户拒绝相关授权申请后,不得强制退出或者关闭App,不得提前申请超出其业务功能或者服务外的权限,等等。
APP能提供更专业、更个性化的服务,增强用户的良性体验,当然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可是,似乎所有的手机APP,都有一个让人恼火的霸王条款——强制用户默许它的访问。用户初次使用APP时,必须默许它对一些手机软件的访问,比如短信、照片、通讯录等等;否则,就无法使用APP。
访问手机系统,也就是意味着收集该系统的用户信息。如果确有必要,用户当然也理解。可是,很多APP的访问信息没有什么联系,让人难以理解:比如,下载、使用手电筒APP,收集收集用户的通讯录、位置、录音、短信等,这是要干嘛啊?一些手机APP“越权”并“越轨”收集用户信息,用户想下载使用,就必须在手机权限上点“同意”这个选项;否则,就不能使用该APP。这难道不是霸王条款吗?
用户信息,就意味着商机,意味着财富。商机掌握用户信息,精准地推送广告,提供个性化服务,这看似很好,其实,这也会给用户带来很大不必要的麻烦,乃至潜在的风险:比如,商机在掌握用户信息和习惯之后,有可能利用大数据“杀熟”、“杀富”,侵犯消费者权益;比如,频繁地推送广告,属于骚扰用户,给用户带来麻烦;比如,不法分子掌握了用户信息,有可能是极大的安全隐患,等等。
网络时代,公民的信息保护意识开始苏醒,我们有必要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然而,用户明知道手机APP掌握自己的数据、信息有泄密的风险,但为了正常使用该应用,就不得不“被同意”“被授权”。显然,这是APP与用户权益上的不对等,部分APP在软件权限上的霸王条款,需要纠正与制止。
目前,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为源头的庞大“黑灰”产业链已经形成,给各方造成重大损失。现实中,用户因信息泄露遭遇骗局的事例时有发生,这些骗局,就是治理APP必要性和紧迫性最有力的证据。我们期待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早日获得通过,并发挥作用,对APP的“霸王默认”说“不”。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熊文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