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诱孩子上瘾的盲盒,“玩”错了地方

据人民网日前报道:最近印上“惊喜盒”“神秘盒”“好运盒”等字眼的“文具盲盒”正悄然兴起,俘获了一批中小学生的心,买家“低龄化”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在这个消费狂潮中,有的学生反复购买,只为抽到隐藏款文具,逛文具店的乐趣变成了抽“文具盲盒”。原本属于正常消费领域的文具界,在一些商家的“操作”后,成为盲盒式消费的“游戏场”。

盲盒作为一种有趣的、会给人带来惊喜的消费物品,其价格一般远高于物品的实际使用价值。换言之,为盲盒式消费中付出的不少钱,其实都用在了给消费者带来“意外之喜”上。追求获得这种惊喜的感觉,成为不少年轻消费者热衷盲盒的原因。但是,还有不少消费者只是因为猎奇而卷入其中,花了不少钱购买此类物品。甚至还有人利用这种消费方式投资,买入之后再以更高价格卖出,让盲盒市场里充斥着各类“击鼓传花”式的运作。

如果上述行为局限在娱乐类消费领域倒也无伤大雅,如今这个风潮涌入文具界,不免令人产生担忧。首先,文具消费者中不少都是中小学生,他们三观未成,尤其是消费观念还不够成熟,很多人容易陷入冲动与盲目的消费行为中。

而且,这一消费群体容易缺乏理性的消费观念,在攀比心理的影响下,有可能产生超出自身能力的消费行为。而一些商家也因此嗅到了商机,把盲盒式文具放在货架的显眼位置,很容易对消费者造成视觉冲击力,进而引诱他们纷纷掏出腰包。据媒体调查发现:“文具盲盒”种类繁多,有文具套装、中性笔、修正带、橡皮等,其中中性笔种类最多。这些都是学生最常用的文具,如果还被摆在显眼位置,对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影响便不容小觑。

对此,文具生产厂家与销售店家应该负起社会责任,不要只是为了追求短期商业利益而刺激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心理。这或许会给自己带来短期的暴利,但未必会带来持久的品牌效应。长远来看,过度追求盲盒式产品,也会给商家的社会信誉带来较大风险。

与此同时,不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身为教育者,他们应该明确看到盲盒式消费潜在的风险,向学生输出正向的价值观。起码要告诉学生,“文具盲盒”虽然看起来好玩,但如果沉迷其中,可能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经济损失,而学生之间通过“文具盲盒”进行的攀比活动,对孩子的成长也有不小的危害。

不论市场上的产品如何新颖,销售方法如何变化,消费者都应该保持足够的理性意识。尤其是面对日常使用的物品时,实用性永远应该是第一位的。如果多数人都能秉持这种观念,便能从容应对盲盒“进军”文具界带来的变化。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彭云鹤 见习编辑:徐子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