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子”美到“里子”美——黄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侧记

改造老旧小区、升级集贸市场、整治背街小巷,提升城市品质;礼让斑马线、拒绝车窗抛物、文明如厕,共享美好生活。黄冈2017年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城市“面子”日日新,惠民“里子”实打实。近日,该市成功入选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这意味着黄冈拿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入场券”。

从群众最盼处提升城市功能

刷黑小区道路、增加停车位、安装监控系统、改造健身小广场,短短几个月,曾经“脏乱差”的东门小区,升级成为“别人家的小区”。

1988年建成的东门小区,有9栋楼248户居民,是黄冈市区最早的小区。“下水管道老化,一到雨季就涝,小区环境脏乱。”在这里居住25年的程慧萍说。

创建文明城市,从群众最期盼、最迫切的事情抓起。2020年疫情之后,东门小区纳入黄冈市区改造的153个老旧小区之一,投资200多万元,不到半年,小区彻底变样。赤壁街道办事处主任郭薇介绍,这轮改造有1.3万户居民受益。

变化的不仅仅是老旧小区。

龙王山集贸市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去年改造升级后,群众给出这样的评价:“手机一扫,商品来源一目了然,跟在超市一样,买得放心。”

2020年,黄冈市区12个集贸市场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可实现肉禽来源追溯、智能监控、电子化结算等。

市委文明办主任游伟说,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黄冈注重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一年一批项目稳步推进。仅2020年,该市投入1.46亿元,谋划80个项目,解决如厕难、停车难、行路难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从细微处改善城市文明“里子”

不久前,执勤交警闵鸿飞拍下这样一段视频:七一商场斑马线前,两名行人想要穿过马路。15米开外,驾车者放慢速度,稳稳停在斑马线前,用手示意行人快速通过。

这是黄冈市区人流车流最密集的斑马线之一,此前这里车不让人的现象非常突出。去年6月,黄冈启动“文明驾驶、礼让斑马线”文明实践活动。闵鸿飞说,半年时间,90%以上车辆做到“斑马线前车让人”。

“后退几步,红灯了过不去;快走几步,马上红灯了。”赤壁大道和新港大道交汇处,每到下班高峰期,志愿者童云霞时常出现,她头戴小红帽、身着红马甲,在斑马线一侧,引导行人文明过马路。

文明一小步,安全一大步。这种人车和谐共处的温馨画面,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黄冈市区。

黄冈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抓细落小,先后开展“文明共享单车”“拒绝车窗抛物”“文明观影”“文明如厕”等系列活动,让老百姓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广泛的参与者,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如厕冲水、厕纸入篓,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注意。”每天清扫栖霞路公厕,环卫工人邹小容对这种变化感受很深。

6万志愿者温暖一座城

在铝业小区,居民们常常看到这一幕:一名中年妇女搀扶着一位失明的老人遛弯。中年妇女叫吴桂芬,是铝业社区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队长。得知独居老人陈婆婆失明后心情烦躁,她敲开了老人的家门,陪陈婆婆聊天,“我就是你的眼。走,我扶您下楼逛逛。”

有需要的地方,就有“红马甲”。黄冈市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信息平台,引导实名注册志愿者6.3万多人、志愿服务队1300多支,为群众提供“点单式”服务。

居民小区是城市最基本单元。长期以来,由于基层力量欠缺,一些老旧小区基本处于“谁也没管、谁也不管、谁也难管”的境地。去年,近1万名市区下沉党员干部,组成894个小区党员志愿服务先锋队,参与到小区各项服务中。

印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工石晶说,群众遇到麻烦事,手机上动动手指,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信息平台“点单”,中心会安排相应专业背景的志愿者“接单”,精准对接。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不断涌现的志愿者成了黄冈流动的风景线。在二机社区,66岁的退休教师李瑞兰,办起免费教老人识字的“夕阳红课堂”;在体育路社区,黄冈剪纸非遗传承人芦华,成立“快乐剪纸工作室”,免费教居民剪纸;在四海社区,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党员、老医生组成“五老领跑公益联盟理事会”,建立居民自助互助机制,志愿队从最初的15人发展到如今120人,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加入理事会。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毛紫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