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6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冒着严寒到机场迎接首批由中国国药集团生产的新冠疫苗,他将这批疫苗称为塞中两国“伟大友谊的证明”,并宣布自己也将接种中国疫苗。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机场迎接中国疫苗抵达。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一段时间,中国生产的新冠病毒疫苗格外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塞舌尔总统拉姆卡拉旺、约旦首相贝希尔·哈苏奈等多国政要带头接种中国企业研发的新冠疫苗,埃及、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中国新冠疫苗注册上市或紧急使用,马来西亚、巴西、秘鲁、乌克兰等国与中方达成疫苗采购协议……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现有数据表明中国生产的新冠病毒疫苗安全而有效。后续随着国内外大规模接种,一些环节尤为关键。
灭活疫苗占优
中国目前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有14个,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有5个。获批使用的中国新冠疫苗属于灭活疫苗,表现不俗。
例如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公布的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数据显示,免疫程序两针接种后,疫苗保护效力为79.34%。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15日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自重点人群接种工作启动以来,全国接种剂次超过1000万剂次,监测到的不良反应远低于已经上市的普通疫苗的副反应。
再如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冠灭活疫苗克尔来福。该公司董事长尹卫东13日说,疫苗的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数据显示保护率在土耳其为91.25%、在印尼为65.3%,证明“在世界各地的安全有效性是良好的”。
1月6日,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红谷滩院区预防接种室,一名护士正准备为接种人员注射新冠病毒疫苗。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摄
提及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等生产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会长封多佳对记者分析说,从当前全球新冠疫苗研发技术路线上看,灭活疫苗和mRNA疫苗的进展相对较快。虽然mRNA疫苗有一定的理论优势,却是全球首次将这一技术应用到疫苗上,还需要更多试验数据证明其稳定性。而灭活疫苗是一种全球公认、久经考验的生产技术,已被证明足够稳定可靠,不仅技术更为成熟,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汤蓓也有相同看法。她还注意到,中国新冠疫苗相对来说对冷藏的要求没有那么高,mRNA疫苗则对运输、储存的客观条件要求较为严苛,因此单从普及性来说,灭活疫苗也具有一定优势。
弥合“接种鸿沟”
中国新冠疫苗的特殊作用还在于或可推动弥合“接种鸿沟”。
受访专家剖析“接种鸿沟”背后原因时说,一方面在于,面对仍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疫苗生产可谓“杯水车薪”。有媒体测算称如果全球80%的人口接种疫苗,按照每人两针计算,共需120亿剂,以当前各方产能来看至少到2024年才能接种完毕。另一方面在于,国际社会公平分配疫苗存在滞后情况,已有机构发布报告称,占全球人口14%的高收入国家采购了超过半数的新冠疫苗,而67个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每10人中仅有1人有望在2021年底之前接种。
资料图:医护人员在设置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规划艺术馆的临时接种点扫描疫苗信息。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呼吁全球所有国家能在未来的100天内启动针对医务工作者和高风险人群的免疫工作,但这些疫苗从哪里来?短期来看,英国、美国等国家能够为国际社会提供的支持比较有限。”汤蓓说,中国作为首个承诺把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国家,则在以实际行动缓解全球供给不足、促进疫苗公平分配。
今年以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对非洲五国进行访问期间,表示愿同有需要的非洲国家开展疫苗合作,提高疫苗在非洲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考虑到疫苗是当务之急,中国还向缅甸、菲律宾等国家无偿提供、援助一批新冠疫苗,并继续商谈、推进疫苗合作,这被形容为“患难见真情”。
封多佳说,中国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以来,政府鼓励、支持国内各企业积极参与,他所在的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也在积极倡导会员单位贡献力量,展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后续合作关键
封多佳告诉本社记者,目前国内已有18家企业陆续开展新冠病毒疫苗产能建设。其中,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二期扩建项目完成后,今年产能有望达到10亿剂以上。
资料图:接种人员在设置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规划艺术馆的临时接种点进入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区。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他说,如果18家企业顺利通过临床试验并获批上市,其生产线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我们希望今年年底总产量能够达到18亿剂次以上”。
汤蓓认为,中国新冠疫苗后续研发工作还有许多。比如使两款灭活疫苗通过世卫组织团队评估,争取被列入该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再如通过扩大产能、大规模采购、国际合作等形式,争取进一步降低疫苗价格。无论是对随着接种人群增加而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密切追踪,还是致力于实现预防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都值得进一步关注。
受访专家强调,对于疫苗分配、疫苗接种等具体操作而言,亦需给予足够关注。
在分配环节,各国国内如何确保最需要的人群最及时获取疫苗,已然成为新的挑战;在交易环节,如何确保市场规范以避免走私、造假等不法行为出现,亟待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在接种环节,比如英国采取的推迟第二针接种时间做法仍然缺乏科学依据,这引申出规范接种程序、合理管控项目等问题;在接种后续问题上,如何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可能出现的极端个案也将关乎项目成败。
长期关注全球公共卫生的汤蓓特别提到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挑战,比如公共卫生系统能否承受大规模疫苗接种计划,能否利用数字技术进行项目管理。“包括中国在内,或许可以在人员培训、搭建基础设施、分享管理经验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基于后发优势,提前预见问题并预备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新闻社
编辑:毛紫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