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元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到底谁有权刷你的脸?

购物时“刷脸”支付、用手机时“刷脸”解锁,进小区时“刷脸”开门,坐高铁时“刷脸”进站……如今,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用“刷脸”完成。所谓“刷脸”,其实是人脸识别技术的俗称。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加速落地的趋势,使得人们的各种生活与工作场景都开始见到“刷脸”。

然而,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运用,个人信息泄露、信息被盗取的情况时有发生

2元就能买上千张人脸照片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在某些网络交易平台上,只要花两元钱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而5000多张人脸照片标价还不到10元

商家的素材库里,全都是真人生活照、自拍照等充满个人隐私内容的照片。当记者询问客服,这些图片是否涉及版权时,客服矢口否认,但却提供不了任何可以证明照片版权的材料。

针对“2元就能买上千张人脸照片”这一新闻报道,网友们也纷纷担忧人脸识别的安全风险

面具可代替人脸解锁手机吗?

今年8月13日,杭州钱塘新区公安部门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他们在多个网络平台盗取了数千条个人信息准备倒卖。而今年年初,浙江衢州也破获了一起盗用公民个人信息案,犯罪嫌疑人使用盗取的信息注册某金融平台账号,非法获利数万元。明明不是自己的脸,也能通过人脸识别吗?以使用率较高的人脸识别解锁手机为例,科研人员用面具代替人脸,进行了测试。

测试中,科研人员在手机对面放上面具,然后进行光线、色温以及角度的调节。通过几次比对,手机成功解锁。

这款面具的制作成本并不高,3D打印技术就可以制作出精度尚可的人脸面具或头套。只要不是在极暗或极亮的背景下,通过面具或头套进行人脸识别的成功率高达3成。

人脸识别存在哪些风险?

对于人脸识别,大多数人是又爱又恨,爱它的方便快捷,恨它的安全风险。一旦你的人脸信息被泄露了,等于终身泄漏,你的密码可以改,但是指纹、人脸这是一辈子都改不掉的东西。

在警方今年破获的两起盗用公民个人信息案中,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嫌疑人都是利用“AI换脸技术”非法获取公民照片进行一定预处理,而后再通过“照片活化”软件生成动态视频,骗过了人脸核验机制,得以实施犯罪的。

这些包含个人信息的人脸照片如果落入不法分子手中,照片主人除了有可能遭遇精准诈骗,蒙受财产损失之外,甚至还有可能因自己的人脸信息被用于洗钱、涉黑等违法犯罪活动,而卷入刑事诉讼。

目前阶段,人脸识别技术的风险点,更多集中在存储环节。由于人脸识别应用五花八门,也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大量的人脸数据都被存储在各应用运营方,或是技术提供方的中心化数据库中。

数据是否脱敏、安全是否到位、哪些用于算法训练、哪些会被合作方分享,外界一概不知。而且,一旦服务器被入侵,高度敏感的人脸数据就会面临泄露风险。

“刷脸时代”如何守护安全?

近日,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成立的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了一份《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简称《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显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都使用过人脸识别,不过有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还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已经因为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到隐私或财产损失。

针对人脸信息被滥用、盗用、随意采集的现象,技术专家提出了多种技术改进,并进一步指出,人脸数据存储应该建立更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技术开发方、APP运营方应该在更趋严格的监管、法律以及行业规范下采集、使用、存储数据。

另外,法律专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已明确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规定,收集、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征得该自然人或其监护人同意,且被采用者同意后还有权撤回。《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正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技术的革新、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必将改善“刷脸时代”的安全环境。

来源 长江云综合 央视新闻 澎湃新闻 法制日报 中国青年报 海南新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