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焦点访谈:水退人进、多管齐下,全年粮食丰收就靠他们了!)
从进入7月份开始,长江流域就成为防汛抗洪的主战场,湖北、江西、安徽等地汛情严重,有多处农田被淹。这段时间正好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收割、晚稻播种的季节。洪涝灾害不仅影响到早稻的收获,也影响到晚稻的栽插。有的地方积水退得慢,农田泡在水里,有的地方水倒是退了,可农户辛苦培育的晚稻秧苗全毁了。农时不等人,怎么尽快恢复农业生产?今年粮食生产能不能保丰收呢?
董金平是安徽芜湖万村的种粮大户。今年老董的220亩早稻收割后就遇到了洪水,稻田被淹了20多天,自己培育的晚稻秧苗被大水浸泡,全部损毁。
农作物的种植受节气的影响,眼见着大水退去,已经是8月上旬,再重新买种子育秧苗,就会耽误大半个月的时间,严重影响收成。
眼看着水退了却没有秧苗可用,正着急呢,县里却送来了育好的晚稻秧苗。老董立刻组织人力,用抛秧的办法对100亩晚稻田进行了抢种。
今年,农业、气象、水利等部门都有预警,长江流域会出现大的汛情。芜湖农业部门根据自己管辖地区地形地貌、水文水利等实际特点,提前开展了借地育秧的工作。
在湖北黄冈,锐兴家庭农场的杨云广也在抢种秧苗。今年,当地农业部门引进了新技术,提前采用硬盘育秧,26个硬盘的育苗量可以满足一亩稻田,确保在洪水退去的第一时间进行补栽补种。
无论借地育秧还是硬盘育秧,都是未雨绸缪。今年,还在开春的时候,从中央到地方都对今年的汛情灾害有过预判,提前做了很多准备。
早稻种植面积的增加,为晚稻种植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到现在,双季晚稻种植面积也比去年新增400多万亩。虽然长江中下游地区晚稻的栽种受到汛情的严重影响,但大水逐步退去,只要抢种及时,还是能挽回损失。
7月9日,江西鄱阳县中洲圩发生溃堤,昌洲乡2万亩农田和房屋已经在洪水里浸泡了一个多月。虽然有数十台大功率抽水泵日夜不停地排涝,可是洪水退得还是很慢。
针对汛情,鄱阳县建立了问题清单,一方面加紧排涝,抓紧抢修受损的农田灌溉系统,一方面调运秧苗和其它农作物种子,组织专家队伍前往全县各地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田间管理的技术指导。水退到哪儿,农业社会化服务到哪儿,免费的农资配送到哪儿,尽可能保证农业生产,不留一块荒地。据江西省农业部门预计,今年因为汛情影响不能抢种晚稻而改种秋杂粮的面积比上年增加了30万亩。
这次洪涝灾害导致湖北黄梅县大面积农田受灾,12.57万多亩农田绝收。
对于绝收的农田,如何抢农时,就要仔细地算笔账。选好轮作农作物的种类和轮作次序,这是茬口账,还要算季节农时的账、投入产出效益的账,科学补种、改种。稻田改种“早翻秋”,旱地可以改种生育期短的玉米、绿豆、红薯、荞麦、蔬菜等品种。
农业生产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洪涝灾害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洪水虽然退去,但要想稳生产、保丰收,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在这次洪涝灾害中,巢湖市中垾镇武城圩部分农田被淹。联圩村大部分农田地势低洼,最先被淹,积水又是最后排出。因为被洪水浸泡时间过长,不少水稻已经呈现一定程度的倒伏,土壤水分饱和、气温高,很容易产生病虫害。巢湖市植保技术人员正在针对这一情况制定方案。
在湖北阳新县荆头山农场,农技人员正忙着使用无人机对1000多亩水稻喷洒农药,指导施肥。
尤希柏是河南信阳的种粮大户,前些日子下大雨,稻田被淹。这两天,在当地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尤希柏正在使用无人植保机进行补肥。
黄淮地区也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之一,虽然并没有遭受长江中下游地区那样严重的洪涝灾害,可是地方政府对于防灾减灾的工作一刻也没有放松。河南滑县的秋作物种植面积210万亩,其中130万亩是玉米,今年玉米长势不错,但是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很高。
虽然受灾并不严重,但是异常天气频频发生,这次无人机喷防是滑县集中开展的统防统治一部分,作业面积26000亩。
农业生产要看天,但却不能只是靠天吃饭。这次南方降雨持续时间和降雨量都超过了1998年,但是农业受灾损失却大大降低,灾前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灾后及时恢复生产,抢种、补种,起到了很大作用。全国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现在距离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夺取丰收还有几个关口要过,每一步都不能掉以轻心。
来源:焦点访谈
编辑:熊文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