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蜱虫出没,野外活动需做好防护

端午节是春夏之交,农历五月一般被认为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正午时是毒时。为消灾防毒就有了门厅挂艾草的习俗,同时古语云:手执艾旗招百福。所以“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就成了民间传统被一直保留。

湖北应城一位72岁的婆婆,收割艾草后出现高热、头痛等不适,于6月14日夜晚送至武汉市第一医院缓冲科,送医时其牙龈出血、四肢多处紫癫,血小板非常低,随时有自发性大出血的风险,而且合并白细胞低、肝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多器官衰竭的情况。

婆婆病情危重,夜班医生张红梅、叶正华立即连夜对其进行抢救包括输血治疗,急查颅脑CT排除了脑出血和大面积脑梗塞。两位医生向家属详询病史得知,婆婆在应城乡下务农,发病前三天曾收割艾草,回家不久就出现头痛、头昏、高热、恶心呕吐及腹泻,伴全身酸痛,症状很快进行性加重,送至医院就医时已经意识模糊。医生仔细检查婆婆身体,发现有蚊虫叮咬的痕迹。

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科室组织会诊后,高度怀疑婆婆病情是因感染引起,极可能与蜱虫叮咬有关。祁姗姗医生立即联系相关检测机构进行病毒学检测,果然在婆婆的血液中检测出了布尼亚病毒,这一结果证实了医生的推测。密切接触此类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可能导致人传人,陈可护士长立即告知了婆婆家属,并给家属提供了手套等防护用具,避免家属被传染。同时,也将婆婆的详细情况向医院公卫处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上报。

经过积极救治,婆婆病情一度有所好转,家属考虑到离家近便于照料,便将婆婆转至应城老家的医院。可惜的是,婆婆最终还是因为多器官脏器衰竭而去世,从发病到死亡,仅仅10天左右。

“婆婆的不幸遭遇,提示了蜱虫叮咬后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严重危害。”武汉市第一医院缓冲科张帆副主任医师介绍,目前没有抗病毒治疗可用于布尼亚病毒感染的患者,处理方法主要是支持治疗,利巴韦林和血浆置换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关键还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文献资料显示,每年的5-10月份,在中国、日本以及韩国的部份农村地区,蜱虫喜欢在树林、灌木丛、河道出没,蜱虫(中国主要是长角血蜱)携带着布尼亚病毒,被蜱虫叮咬后病毒可随血液传染给人体,故在患者的血液中能检测出这种病毒是被感染的直接证据。一旦被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病死率高10-30%,因为被感染者多发热伴血小板进行性减少,故也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张帆副主任医师提醒,虽然在城市里被蜱虫叮咬很罕见,但是在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市民进行户外活动尤其去野外活动亲近大自然时,还是应尽量穿长袖、长裤,扎紧裤腿,不要穿拖鞋,可以酌情涂点驱虫剂。万一被蜱虫叮咬,不要去挖,可用烟熏或者酒精把蜱虫引出,避免更多病毒进入人体,并尽快就医。如出现发热、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向医生详细描述病史,若能及早发现和处理,治愈率还是较高的。同时,因为有一定的传染性,应避免与他人亲密接触,以免交叉感染。

来源:湖北广电融媒体

编辑:谢梓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